2025-01-09 星期四
荆楚理工学院
科教融汇服务地方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科技‘轻骑兵’服务团队通过实验支撑和高清图解分析,直接就找到了实际影响我们生产的问题根源。”在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现场,公司工艺部高级工程师邹洋飞表示。邹洋飞口中的科技“轻骑兵”服务团队,来自湖北省荆门市的一所本科高校——荆楚理工学院。

  近年来,荆楚理工学院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成功打造科技服务“轻骑兵”服务品牌,以荆门市为中心,常态化组织教授、博士深入地方企业开展科技服务。通过与技术人员现场座谈、实地勘察生产过程等方式,深入一线“登门献策”,为企业生产过程“把脉”,协助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荆楚理工学院,这样的传统由来已久。作为湖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立足荆门、面向湖北,以“校地融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三融模式”为根本路径,积极对接企业需求,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校地融通,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培养服务地方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重要使命。在湖北省加快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及荆门市加快构建“4211”现代产业体系(4个两千亿产业、2个千亿产业、1个千亿企业、10个以上百亿企业)的背景下,荆楚理工学院主动对接地方现代产业体系,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先后出台《荆楚理工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荆楚理工学院服务荆门“十条”》等系列文件。与荆门市、荆门东宝区、荆门高新区·掇刀区、荆门钟祥市、荆门京山市等各级政府部门及其职能部门签订校地合作协议21项;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等474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主动融入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联合举办各类乡村振兴对接活动,以特色花卉生物育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荆楚理工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涉农平台为依托,学校与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壹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为推进荆门乡村全面振兴积极贡献“荆楚理工”力量。

  为了有效对接湖北省、荆门市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智能制造等现代产业集群,学校着力建设了“一主两翼多支撑”学科专业群,即做强“一主”(新能源新材料)、促优“两翼”(智能制造、绿色化工)、培育“多支撑”(大健康、教育、荆楚文化、现代服务业等),不断推进建设能源动力、食品与营养、教育等6个与荆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进航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口腔医学等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使学科布局尽可能满足地方发展需求。

  按照“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思路,学校对各专业进行整合,重新组建了能源动力学院等6个学院,增设智能制造工程等12个学科专业,优化升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19个传统专业,停招工业设计等4个专业。截至目前,学校在招44个本科专业,全部与荆门“4211”现代产业体系相对接。其中,20个专业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14个专业被列入湖北高校服务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学科专业。

  2024年10月30日,湖北省宜荆荆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活动在荆门市荆楚科创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荆楚理工学院当选为宜荆荆都市圈高校科技创新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学校积极服务湖北省加快建设“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科创走廊,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创新发展,展现了高校担当。

  荆楚理工学院积极推行高端人才“双聘制”,常态化举办“才聚荆楚”“校企双聘”等活动,聘请50余名企业博士、地方行业专家为客座教授和讲师,为学生授课解惑;与此同时,学校选派年轻干部、优秀教师、“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等150余人到荆门市直单位、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提供科技服务,为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量。

  科教融汇,提升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策源能级

  学校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级,校地共建“大平台”;瞄准地方产业前沿,提供“大服务”;围绕企业关键技术,凝结“大成果”。秉持着“双向奔赴、融合发展、相互成就”的合作原则,学校与荆门市共建了“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药物合成与优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省级科研平台15个,荆楚理工学院专利转移转化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4个,湖北省高速通讯技术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省、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8个。

  学校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抓手,将重大科技平台布局在地方重点园区,与地方产业需求“零距离”对接,现已形成“一园三区”科技服务平台布局,即围绕荆门化工与医药产业链条,将医药化工类平台整体搬迁入驻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围绕荆楚科创城建设,将理工类平台整体搬迁入驻荆楚科创城;围绕荆门智库建设,依托原荆门市博物馆,打造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优势,深入开展地方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研究,为提升地方科技创新策源能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每年联合地方科技、经信部门走访对接高新技术和规上企业300余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500余次、人员培训300人次、分析检测等技术服务5200余批次,并已与企业共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产学研合作基地24家。

  为全面深化医药产业校企合作,搭建高水平医药人才培养平台,2024年9月,荆楚理工学院与荆门市医药产业协会联合打造的“荆门医药产业班”正式开班,为荆门市打造“国家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激活人才引擎。

  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由荆楚理工学院发明的流化床催化氧化危废处理技术作为荆门地区企业解决化工“三废”的核心密钥,已获国家、省级创新创业金奖、银奖5项。而同样由学校提供的“超深冷—高温精控循环一体技术”也已在湖北迈诺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永创鑫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产业化,为推进荆门柔性线路板高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现阶段,该技术已应用在华为手机、比亚迪汽车等领域。为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研制的电解水制氢整流器产品,早在多年前就已实现出口,销往欧洲市场并被世界行业龙头企业采纳使用。

  以校地科教融汇为突破口,赋能地方产业升级。学校特色花卉生物育种工程中心培育的朱顶红、蝴蝶兰、花烛等高价值花卉,在荆门市“一枝花”产业全面应用,湖北壹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产值均突破亿元。药物合成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工艺和装置,助力湖北亨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布洛芬供应商。学校与湖北齐进药业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十余年的荆门上清丸是荆门市首个中药1.1类创新药。

  产教融合,着力探索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新路径

  日前,荆楚理工学院与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能长源荆门发电有限公司、湖北金龙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永创鑫电子有限公司、荆门辰龙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家荆门市企业代表正式签订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校企双方将紧密围绕地方相关产业需求,探索资源开放共享和人才培养交流机制,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平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行之有恒,方能致远。为了探索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的有效路径,通过不断探索深化产教融合路径,学校建立了“专业共建、课程共设、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实习就业共担”的校企合作“六共”模式。

  以“六共”为原则,学校先后与荆门市各行业龙头企业建成“凯龙班”“洋丰班”“长城班”“亿纬班”等15个共建特色班,每年定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00余名。与各级企事业单位共建现代软件产业学院、农业振兴产业学院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与荆门市卫生健康部门共建4家附属医院,组建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部;与荆门市教育部门共建“荆门市县域教联体研究中心”,共建附属小学、幼儿园,共建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试验区和示范校,牵头推进荆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荆门市青年人才引育留用,为区域发展增添动力,学校与荆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举办政校企直通车活动,每年组织毕业生代表参观地方重点企业,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相关人员进校宣讲相关政策,引导毕业生在荆门市就业创业。

  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与荆门市118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稳定接纳实习实训学生7000人次以上。年均为荆门市重点企业开设专场招聘会100余场,吸纳企事业招聘单位300余家,提供岗位1.4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800余人次。与此同时,学校年均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路演、讲座70余场次,创业培训60余班次;组织文化创意作品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赛事,全年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人数稳定在1.5万人次以上。大学生创业园累计孵化初创企业200余家、创业团队300余个,在园创业团队近两年获得国家A类赛事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学校创业园被国家科技部门认定为“国家级别众创空间”。

  未来,荆楚理工学院将继续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汪亮亮 杨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科教融汇服务地方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汪亮亮 杨敏2025-01-09 荆楚理工学院 2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