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国际中文教师,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匈牙利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爱上中国语言和文化。”首都师范大学匈牙利留学生胡灵月在2024世界中文大会开幕式上说。 去年,胡灵月和同学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讲述了12年来学习中文的感受,表达了到中国上大学、为匈中友好作贡献的愿望。习近平主席回信,鼓励她们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习近平主席的殷切寄语让我更加坚定了留学中国,做两国友好青年使者的信念和决心。”去年7月,胡灵月跨越山海,来到中国学习。她的故事,是新一代青年积极参与世界友好交流的缩影。 中文为桥,天下一家 “语言和文化是构建青年坚实关系的关键桥梁。”在青少年交流与国际理解论坛,意大利青年学者郑彦柯说,他的中文之旅,始于少时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16岁时他第一次来中国,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习和生活了一年。他说:“这段经历,是对中国文化的全方位沉浸,是迈向跨文化交流理解的第一步。” 回国后,郑彦柯始终关注中国文化,“渴望汲取更多知识”。随后,他再次来到中国。“学习外语尤其是像中文这样丰富而深刻的语言,使我们能够超越表面,欣赏共性。”2019年,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在河南郑州举行,郑彦柯夺得总冠军。他说,语言让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共鸣,让我们组成一个互相理解、彼此支持的全球大家庭。 大圣来也!在语言展4楼展区,“悟空”一亮相,就引得镁光灯无数。 “孙悟空是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角色,他身上有一种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精神。”加纳留学生王富健想通过展示孙悟空的形象,传递乐观精神,呼吁全球青年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挑战。“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我们都是一家人。”他边说边耍金箍棒,展示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教育为媒,心联世界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素养。”格鲁吉亚教育、科学和青年部副部长塔玛尔·马哈拉什维利在2024世界中文大会全体会议上表示,要让中文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语言,帮助学生以多种形式接触和学习中文。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设了中文课程,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一年级留学生玛丽在那里完成了本科学业。记者与她在世界中文大会上邂逅。 “第一次接触中文,老师说我的声调很标准。”15岁时,玛丽就喜欢说中文,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系统学习。2014年,她作为“汉语桥”中学生比赛获奖者到中国观摩总决赛。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玛丽就对中国的文化、科技、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说:“感受中国文化非常重要,这给我更大的动力继续学习中文。” 后来,玛丽成为第比利斯自由学校的一名中文教师。在她看来,更早接触中文,就更容易深层次理解中国文化。她每个月都给学生上中国文化课,教他们书法、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但是格鲁吉亚没有本土化的好教材,学生用的还是英文版教材,很容易因为英语水平不高而面临困难。”玛丽说。于是,她今年来中国继续深造,并把编写格鲁吉亚语版的中文教材作为她未来的主要目标。 在刚落下帷幕的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总决赛舞台上,就有玛丽曾经教过的学生。“我真的很骄傲,这就是中国人讲的传承。”玛丽说。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变成老朋友。”这是刚果(布)留学生董婷最喜欢唱的中文歌词。她唱歌学中文,来世界中文大会赴一场全球之约。“‘唱歌学中文’活动真的会给中文学习带来很大进步,尤其是提高了我的中文听力和口语水平。”董婷说,学中文让不同国家的人变成了好朋友。 5年来,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5000多名青年,通过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的“唱歌学中文”活动,创作并分享了400部中文音乐视频,网络播放量累计超过1亿次。“音乐是世界的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唱歌的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自然地学习中文。”该项目负责人说。 “给青年一个彼此认识的窗口。”德国奥迪英戈尔施塔特孔子学院执行院长陈静说,学校需要更多的中文教育文化资源项目,帮助学生接触中文、加深交流、激发共鸣。 青春交流,携手未来 “今天我们握手、拥抱,分享彼此的故事,结交到了可爱的朋友,希望能在接下来的交往中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延续我们的友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说。 今年1月下旬,应习近平主席邀请,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学生来华交流访问。他们到访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手拉手,共同了解汉字演变史,了解中医文化,试穿京剧戏服,观看《千里江山图》数字艺术展,品尝烤鸭,学包饺子……不久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回访马斯卡廷中学,通过民族舞蹈、武术等演出,进一步加深双方互动交流。“美国学生充分体验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孩子们之间的友情迅速升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办主任张卫汾回忆起这段以艺术交友的相遇情缘,感慨非常。 “我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铁粉’。”因为武侠片结缘中国的埃及留学生刘正曦说,她不仅在中国学到了真正的功夫,还接触了相声、京韵大鼓等传统曲艺,更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 “中国张家口张北县玉狗梁村通过瑜伽兴村,是我在中国见到的最独特的扶贫方式,我想把中国这些成功案例分享给全世界。”刘正曦说:“中国的共享单车既环保又方便,我在个人账号发布感想后,没想到被埃及交通部关注了,现在,埃及也有了自己的共享单车。” “中国有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外国人不了解。我们青年有这样的使命,讲好这些故事。”刘正曦如今成为中国外文局的外籍专家,致力于做世界人文交流和人民友好的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