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富亭街中学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为教师夯实发展之基、筑牢成长之阶、铺就卓越之路,写好“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建设大文章,赋能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理念引领 夯实教师发展之基 学校立足时代背景,积极探索“一专多能”教师培育有效策略,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一是搭建平台,深耕教研。学校聚焦教育教学实际,开展跨学科知识竞赛、教学技能展示、教育理念研讨会等“一专多能”教研专题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身“一专多能”素养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强化教师对“一专多能”理念的认同感和践行意识。依托寒亭区校长研习社,开展联合研修,实现从“独立教研”向“教研共同体”的转变。积极申报省、市、区课题,组群共研,整合推进,促进教育科研的规范化、校本化,促进研究型教师队伍的组织建设与发展,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是专家领航,靶向发力。线下,学校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进行指导,举办“一专多能”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少走弯路。同时邀请区域内教学名师和名班主任分享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在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中取得的实践成果,引领教师思考、研究、实践,促进专业思想和专业精神的提升。线上,学校积极利用寒亭区智慧教育云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一专多能”主题线上课程,涵盖教学理论、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拓宽教师视野。 三是理念深化,持续发展。学校依托党员示范先锋岗、学术委员会设立政策研究办公室,组织党员、骨干教师“冲在前”,深研“一专多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制定教师培养方案,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贯穿教师成长全过程。在积极开展校内教研基础上,选派优秀教师“走出去”,广泛参加省、市、区级培训、研讨等活动,持续汲取“源头活水”,把前沿教育理论“带回来”。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思路,构建高品质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精准赋能 筑牢教师成长之阶 学校充分考虑初中教师工作对象的多面性与复杂性,着力教师“一专”培养、“多能”发展,精技赋能,推进教师素养全面提升。 一是“入校三关”,夯实基础。掌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这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学校对新进教师严把“入校三关”:新课标解读关。要求教师通过读、思、学、享四步解读课标,明确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向。试题研判关。组织教师开展试题自测、互评,并对标学科核心素养从点上逐一精准解读,从面上建构基于具体知识的核心观念。微课能力实操关。要求每名教师每年提交一个微课作品,通过“教研组—年级组—学校—区—市—省”展示评选,增强教师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四课两赛”,打磨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紧紧围绕教师常态课、新进教师过关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名师优质课及青年教师赛课、名教师赛课“四课两赛”活动,夯实教师基本功,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教师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反思、重建课堂,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 三是学科育人,拔高素养。学校以提高教师学科育人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教学方式为抓手,构建了“1标3融”学科融合策略。“1标”即“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3融”即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学科育人为基础,建构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区域特点3种深度融合方式。此外,打破初中教师学科边界,对原有基于学科而设置的教研组、备课组进行重构,建立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共同备课、磨课、研讨的常态化合作学习机制,构建跨学科专业学习共同体,帮助教师在交流研讨、观摩思考中系统性地获取多个学科知识,加深对多个学科的理解及认识,推动“一专多能”发展。 多方协作 铺就教师卓越之路 学校依托校内、校外多个层级,协同共进,深研集智,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青蓝工程”,共同成长。教师导师制是深化教师情感认同、促进师徒共同发展的有效措施。学校打造从“一对一”帮扶到“一对多”帮扶,再到导师工作室的“多对多”的“青蓝”成长模式。工作室导师每学期根据自身优势开出一份“菜单”供青年教师“点菜”,以导师之长培养青年教师;工作室学员每学期根据自身需求制定“订单”,让导师精准帮扶。工作室导师与导师之间、导师与青年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形成了共同学习、互勉共助、集体成长的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学习社群,氛围浸润。学习社群主要基于校内学生、教师、名师三个层面构建。从校内学生层面出发,学校鼓励教师共商共研在教学实际中发现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在问题处理中实现教学相长;从教师层面入手,学校通过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以及大型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在专业氛围中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从名师层面着力,学校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组织多样教研活动,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多维联动,分层发展。学校依托校、区、市三级共同体,解决教师“分层发展”问题。第一级共同体是由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的校级共同体;第二级共同体是由学校领衔、以区内初中学校为成员的区级共同体,主要由校内青年教师承担任务;第三级共同体是学校加入的、以市内优质初中学校为成员的市级共同体,主要由校内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教学研讨和学习。通过构建三级共同体,学校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层级上取得收获和进步,整体提升专业素养。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发挥其专业领导者的角色,组织教师研讨与合作学习、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合作开发相关课程内容,以点带面、协同共进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提升教师研究力,促进学科关联和承接,增强团队凝聚力,引领初中教师真正实现“一专多能”的专业发展。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校将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持续帮助教师们练就全方位发展“组合拳”,打造一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一专多能”教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庆军 尹健健 栾小腾 孙连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