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 星期一
探索课堂新样态 激发育人新活力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三个课堂”育人方式实践探索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始建于1964年,是陕西省示范小学、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学校目前已先后开办四所分校,形成一总四校五区同步发展的新格局。学校秉承“让生命在阳光下绽放”的办学理念,通过实施“阳光教育”,努力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在陕西省“三个课堂”的改革实践中,纺织城小学全体师生以新理念书写教育奋进之笔,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纺小力量。

  夯实第一课堂责任

  聚焦思维能力提升

  陕西省“第一课堂”是指执行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课堂。作为西安市思维型教学研究中心,学校紧抓“第一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开展思维型教学研究。

  首先是研培一体,强化树立思维导向的课堂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播转向能力培养。通过共读悦享、沙龙论坛、专题讲座、团队共研等方式,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思维型教学理论,提高认识及行动能力,创新形成“导思案”和“启思单”,将“课标关联点”“思维工具融合点”以及“各环节指向的思维能力点、思维品质训练点”等关键因素置于其中,让理念付诸实践的环节链接更加清晰化、明确化。其次是思行并重,创生“五环六有”的课堂教学范式,从浅层学改为深度学。其中“五环”指思维型课堂教学的五步流程,具体为激思、启思、展思、促思、拓思。“五环”流程突出发展思维能力这一课堂教学的核心,关注思维品质的训练。“六有”即注重有明显的认知冲突,有小组合作的探究,有赏识激励的评价,有深度思考的质疑,有学生导师的代授,有思维工具的融入,综合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再其次是梳理提升,构建思维能力年段层级目标,从散点式转向体系化。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序列化、螺旋式的培养,学校根据学情、师情、校情以及学习实践,梳理出思维能力年段贯通目标层级表。该表涉及观察、想象、分析、综合、重组、发散等十大类思维能力60个培养点位,让学生在成长中感受思维的力量。

  强化第二课堂拓展

  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第二课堂”是指除“第一课堂”之外的通过校内资源进一步发挥好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课堂。为了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学校设立红色教育中心、国粹传承中心、劳动实践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八大中心,构建出立德、乐学、强体、尚美、悦劳的“五育”融合、多维育人的阳光课程体系,并通过实施“1+2+8+X”课程育人策略,丰富第二课堂育人内涵。其中“1”是指1个核心,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2”是指2个层面,即面向全体和自主选择。“面向全体”是全员参与的教育活动,“自主选择”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8”指八大类别,即“面向全体”的“德育小微课”“自信教育课”“思维训练课”“全面成长课”四大类别和“自主选择”的“国粹传承”“艺体素养”“科技创新”“劳动实践”四大类别。“X”是指多种与八大类别相关的课程。整个体系探索时空交融的立体育人途径,既体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融合第三课堂实践

  构建“三全育人”生态

  “第三课堂”是指以校外各类教育基地为载体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课堂。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作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补充,针对第三课堂的性质特征,学校积极整合校家社优质资源,通过“向远方”课程群,有序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内容主要分为沉浸式体验和项目式活动两大板块六大类别,包括我和家庭、我和社会、我和世界、我的家庭、我的城市等活动内容。通过一个个活动,教育学生感恩家庭、步入自然、认识社会,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真正做到让生活成为教材,让社会成为教室,让世界成为课堂,构建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让课堂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打通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让社会课堂真实发生,让育人效果实践生成,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积极构建的“三个课堂”育人新体系已发挥出良好的育人作用。未来,学校将继续逐光而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唐晓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08探索课堂新样态 激发育人新活力 唐晓芳2024-10-21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三个课堂”育人方式实践探索 2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