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星期二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多措并举助力“托幼一体化”服务实施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近800人,致力于培养具备“博雅兼上、知行合一”核心素养,服务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和教育情怀、扎实的保教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在学前教育领域从事保教工作的骨干教师。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幼儿园“托幼一体化”服务的实施。

  优化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总要求、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了适应国家的人才需求,学院以3年为周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化修订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前,学院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其更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特点,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同时,通过对幼儿园、毕业生、专业教师等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包括优化主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类课程,将部分重复性课程进行了删减,增设了与“托幼一体化”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相关课程,构建了以“实用性+时代性”为特色的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特点,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比重,确保“文科类本科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0%”。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独立的实习周,为“三习”(即见习、实习、研习)和“三字一话”等实践训练环节的开展提供了时间保障,提升学生的教育职业素养和实践工作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

  改革是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驱动力,而教学改革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在达成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即保教知识目标、保教能力目标、综合育人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保教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潜心育人,善于反思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能在“托幼一体化”幼儿园从事保教及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将常规单一的实体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深入协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看作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成长性思维的提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和策略,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条件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构建“交互式、沉浸式”学习模式,实现学生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人文修养,不断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鼓励教师深入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强化实践引领

  教育实践具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实现专业知识的实践迁移等诸多价值,是培养新时代合格师资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学前教育教师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学院在教育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努力为学生提供在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的契机。具体而言,一是学院每学期会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专业类竞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通过说课、模拟授课、答辩等不同环节的准备与练习,可使自身专业能力得到精准强化。二是加快教育实践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学院通过深入调研省内外多地区幼儿园,详细了解其教育理念、课程建设、师资等情况,最终确定42所优质“托幼一体化”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基地,覆盖了辽宁、黑龙江、北京、吉林、福建等地区。三是深入开展教育“三习”工作。每学期开学,学院会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序进入各个教育实践基地,开始教育实践。“三习”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三大模块,具体涵盖师德感悟、教学实践、参与教研等内容,旨在契合新时代“托幼一体化”幼儿园的人才需求并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编号:JG22CB208]阶段性成果)

  (鞠红霞)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多措并举助力“托幼一体化”服务实施 鞠红霞2024-10-08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2 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