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41年,是一所具有影响力的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校始终坚守“职教报国、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要求,与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开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在建章立制、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为推进轨道交通行业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构建轨道交通行业新质生产力贡献南铁智慧。 建立工作机制,实现责任共担 学校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高水平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共同牵头,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行业组织、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部门共同参与,构建“理事会领导,常务理事会负责,人才培养部、技术创新部、资源开发部、国际交流部等执行部门分工落实”的组织架构。共同体企业成员在现有部门增设相关职能,研究落实产教融合相关任务,成员院校建立行业和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校治理结构,协调校内相关资源支持校企合作项目落实。 整合优质师资,推进队伍共建 共同体汇聚各合作企业、高水平本科和高职院校三方人力资源优势,共同组建“学校教师+产业导师”的结构化双导师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实习培训、资源建设、标准研发、职业教育“走出去”等工作。其中,企业师资为根基,确保人才培养落地落实;高职师资为主体,安排组织教学有序进行;本科师资为牵引,促进“三新”技术融合赋能。同时,围绕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开发教师学习实践项目。 发挥优势互补,落实人才共育 学校联合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实践实训项目,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建立企业专家与院校教师的双聘制度,发挥牵头企业在轨道交通领域“链长”优势,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产业集聚区和下属重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摸清轨道交通自动化、装备制造等30项核心产品所需的各类技术、人才需求,明确41项产教融合对接任务,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全面支撑行业企业发展。 增强信息互通,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共同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汇集资源要素,促进交流互动。按照“链长”企业产业布局和行业市场地理分布,将共同体划分为多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牵头院校,日常由牵头院校对接片区内企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和合作项目进度,第一时间在共同体公共平台完成信息发布。各成员单位登录平台获取需求,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深耕轨道交通行业,在打造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轨道交通行业新质生产力上先行先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形成一批制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全国智能轨道交通自动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按照“规划决策—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的工作流程,主持制定《全国智能轨道交通自动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参与筹建全国首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当选常务理事单位、副秘书长单位及国际交流部牵头单位,主持制定了《国际交流部职责》《国际交流部建设方案》《专委会议事制度》3项制度。 二是建成一批资源。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制定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主持“高速列车变速技术”课程开发。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单位,主持建设轨道交通自动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训实验基地15个,其中与学校共建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企业投入设备价值近2000万元。 三是输出一批项目。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作为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际交流部牵头单位,对接中国中车墨西哥事业部,签署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与南铁院墨西哥蒙特雷海外合作项目,制定了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规划。组织共同体成员单位,为雅万高铁14个岗位运营维护人员开展理论知识培训,为“一带一路”泰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制定7项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6项课程标准,与马来西亚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开展“高铁工坊”项目,推动共同体内职业教育伴随产能和技术标准“走出去”。 (段俊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