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 星期二
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四力”并举 推动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基础部通过着力推动学校优质文化资源融合、着力创新教学方法、着力营造课程思政氛围、着力提高素养能力,“四力”并举,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青年学生审美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凝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融合学校优质文化资源

  增强课程思政的感染力

  近年来,华东交通大学建设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思政课+”课堂,创建了“江西红+铁路红”“党建+思政”“思政+‘五育’”“书院+马院”等一系列协同育人项目。这些项目既探索出许多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又成为学校的优质特色文化资源,同时给予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丰富的内容供给。艺术学院基础部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美为媒,将学校的优质特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将华东交通大学“红”为特色、“铁”为特质、“活”为特征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美育成果展现在师生面前。例如,教师参与原创舞剧诗剧《大道漫漫》创作,展现了中国铁路百余年发展历史,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铁路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自立自强的美好品质,是学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实践,也是专业课程和艺术实践有机融合的成果展示,增强了课程思政的感染力。

  创新教学方法

  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

  紧盯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抓住重点环节和重点任务,努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结合华东交通大学办学特色,遵循以“培养艺德、创新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按照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原则,艺术学院基础部教师在专业学习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思想认知(观)—践行(思)—内化(辨)—主题性作品创作(创)”的完整学习过程;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创新性采用“四位一体”思政主题教学体系,设立有效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把思政元素融入创作实践,使理论知识视觉化、图像化,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推广,强化课程设计,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创造性转化,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利用艺术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特点鲜明、作品具有传播价值的特点,以主题创作为媒介,进行“作业—作品—主题性创作”,把握立德树人主旋律,进行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创新。

  采取多种形式

  增强课程思政的影响力

  艺术学院基础部教师坚守华东交通大学办学理念,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导向,通过线下课堂作品实践创作与线上课程思政库的联动,以中国铁路现代化发展为主题,组织学生创作作品参展参赛,定期进行网络推广。在校内开设“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史”“素描初步”“家居生活美学”等美育课程,通过“音诗画”新艺术形式参与舞台表演项目的创作、设计华东交通大学专属文创产品“讲好华交故事”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影响力,在加深学生对艺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着力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担当意识,主动承担文化责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近年来,师生在国家、省级展览中获奖百余项。

  提高素养能力

  增强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力

  针对艺术专业教师重专业技术提升轻思想政治学习、思想政治素养相对薄弱以及对课程思政的要求认识不深等问题,艺术学院基础部多措并举,增强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力。一是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与教育工作、思政工作相关的文件精神,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专业过硬、教学过硬”。二是组织师生参观广昌县高虎脑战斗遗址群和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展,重温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三是组织教师开展“赣籍开国将军百战图”大型创作活动等,以画笔讴歌英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江西故事。四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先进的理念与方法,提升其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掌握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避免“为思政而思政”套路化的现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艺术专业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通过以上创新举措,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基础部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感。这些实践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也为培养新时代的青年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展望未来,艺术学院基础部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汪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1“四力”并举 推动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汪鸿2024-11-12 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2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