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认真贯彻执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学生成长、成才、成师的规律,遵循“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围绕高校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聚焦高校学生管理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教育改革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美术学院学工队伍实施“全程贯穿 助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提高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减轻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负担,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展了育人能力提升的新途径。 紧扣服务提质,以“成长共同体”赋能增效,科学施策,聚力学生发展成长 学院强化学业、职业、就业、创业、实践、竞赛、心理指导等相关服务提质,打造“辅导员+专业教师+督导+学生办干部+团学组织干部”的“五位一体”成长共同体,赋能增效,科学施策,聚力学生发展成长。 1.强化“全方位”的思想价值引领 通过班团和党支部建设、入学教育、典礼教育、专业教育、比赛活动、社会实践、“晨读经典 晚书华章”等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大局,自觉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 2.建强“全程化”的课程思政机制 学院实施“5+3+7”贯穿“全程化”课程思政的多维联动互助指导、帮扶联动机制,以优秀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导师制、心理咨询师“五联动”为主导,以《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学业预警与帮扶工作制度》《学生考研宝典》“三制度”为保障,以需求调研、系列讲座、生涯成长追踪、学业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开拓就业岗位、助力就业、举办各类职业赛事“七过程”为拓展,“全程化”实施课程思政,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法治意识,遵循法律法规,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成为有道德、有才华、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3.加强“多维度”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打通“沟通枢纽”,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二级心理站、心理社团资源,联动家校、医校、校地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贯穿心理状况摸排、心理咨询、教育讲座、辅导活动等多维度、多模式、多领域融合,重点推进普及宣传、预防教育、重点排查、个体疏导和危机干预五大环节工作,增强心理育人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模式,强化“育心”与“育德”的有机结合。 4.开展“多途径”的资助保障教育 学院结合资助工作实际,强化宣传,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情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暖心慰问活动,为他们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资助帮扶和成长发展支持,积极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 推动实践创新,培育实践特色,深化高校实践育人内涵建设 1.开展特色活动,多维实践育人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三下乡”社会实践、非遗文化宣讲、志愿服务、“文化艺术进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形成“美育+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2.倡导赛教融合,推进赛教育人 学院倡导赛教融合、竞赛培育机制,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主体创新意识,助力优秀成果落地孵化,实现“岗课赛证+思政融通”,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打造特色品牌,创新空间育人 立足区域,联动“空间大课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积极探索“1+2+N”馆校协同空间育人模式,“1”是指以校史馆为主要平台,“2”是指将“校内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长廊、美术馆+区域红色文化”两类场馆资源作为核心内容,“N”是指融合党建工作室、实验室、教室、会议室、楼宇文化、校院文化长廊、虚拟实验室、网络课堂等场馆空间,将其深度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构建馆校协同育人共同体提升育人实效;让场馆真正成为师生坚定“四个自信”的“信仰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场”、体悟中国精神和中华文化的“辐射场”、锤炼道德品格的“修炼场”和提升人生境界的“裂变场”。 4.加强美育工作,践行以美育人 践行“以美育人,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美育理念,依托四川省“高雅艺术进校园”“美育浸润计划”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深化美育浸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美育教学有机融合,优化美育管理,增强美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学工工作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见成效,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毛建勋 王怀柏 马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