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做好建筑科技领域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2021年成立了未来技术学院。 学院按照“宽口径、厚基础、深交叉、重融合”的原则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推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汇聚国内、国际优质资源,放眼国际、探索未来,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类专业先试先行。 学院采用综合选拔、动态调整的方式,按照本博贯通的模式培养人才,并从绿色建筑工程、智慧城市、韧性结构、环境医学与健康人居、生态学等学科交叉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23年,学院获批陕西省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努力成为建筑科技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探索培养模式改革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本博贯通培养、学科交叉培养等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夯实基础、面向前沿、强化交叉、注重能力的核心课程体系。建立公共基础通识、专业基础、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专业学科方向、实习实践、学科拓展7个课程模块,制定4个专业的本博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并论证通过。 实行“全程导师”制度。学院为学生招募、遴选学术导师,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社会调查、学术论坛等科研活动,帮助学生早接触科学技术前沿、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为学生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高阶能力培养为目标,启动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改革专项,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师授课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式、研究式、探讨式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和学习积极性,探索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的过程评价机制。优化教研模式,设立教学课程组,建设虚拟教研室,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鼓励教学组织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通过过程管理、专家把脉,教师相互学习交流,进一步将学院改革思路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通人才培养理念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学科交叉精品课程。开设“未来技术前沿导论”等学科交叉课程,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促进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以“大师引领”强化育人效果,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授课,帮助学生了解大建筑学科领域知识体系,掌握未来技术前沿的发展方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了多方联盟、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建立包含首席科学家、专业负责人、学业导师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选拔校内优秀教师,汇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联盟等的高水平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梯队合理、多方联盟、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建设团队。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保障,激励教师参与学院教学改革。 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以“五大工程”凝心聚魂,创新推进“领航工程”“堡垒工程”“品牌工程”“铸魂工程”“先锋工程”,高质量推动党建工作,在“坚定信念 铸牢信仰”“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立足实际 培育品牌”“作风建设 赋能改革”等方面持续探索,成为学院鲜亮的文化底色。持续提升干部作风能力,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先后赴多所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调研工作。 “大思政课”研学实践。积极推动思政课程改革,以“红色文化+绿色建筑”为主题,组织全体学生赴延安市开展为期一周的思政课研学与专业课实践,将思政课堂搬至革命圣地延安,打造实地教学、现场研讨的模式,将专业实践放在黄土高原上,在乡土中国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将思政课程讲得更富时代感、更有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集体研讨,帮助学生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拼搏奋斗的力量。 加强国际交流 系统推进“国际+”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深化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西澳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战略合作,引入国际前沿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系统构建“国际+”课程。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构建国际化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优质国际资源。 拓宽国际视野。持续拓展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组织学生暑期赴国外知名高校访学,开展中国、德国、瑞士建筑师暑期联合国际工作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未来,学院还将与知名海外高校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将国际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刘言正 孙灵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