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星期一
荆楚理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学院
构建案例教学新模式 育知农兴农“新农人”

  荆楚理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学院前身为2000年创办的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现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园艺4个本科专业。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成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目标,不断擦亮农科底色,主动赋能乡村振兴,通过构建案例教学全链条模式,积极打造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新样态,致力于培养知农爱农兴农“新农人”,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学院特色的办学之路。

  立足实践

  打通案例教学全环节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与生产的真实场景,把学生纳入场景之中,并引导学生通过研讨得出实际解决方案并掌握相关原理的教学方法。”在学院院长朱德艳教授看来,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对于重构知识观、师生观和教学观都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学院教学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主张立足实践,从实际生产中提炼出一系列专业技术难题,并通过产教融合开发相应的案例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进而将其延伸到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学习环节。

  “通过案例教学的形式,在教学中增加讨论、辩论等环节,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融入案例情境,其效果远胜于传统课堂。”学院教授黄业传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端人才、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智慧农业与优势农产品加工”首席负责人,他密切关注荆门当地食品行业企业生产的实际技术需求,主推科研成果必须首先服务于地方企业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由他主导开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生产实践类案例教学资源,不仅被推广到多所高校并实际应用于教学一线,还成功获批2022年湖北省教改项目。以“中式肉制品加工中亚硝酸盐的替代方案”为例,黄业传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带领学生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为地方企业实际生产解决了“老大难”问题,也带领学生在真实案例中完成了专业教学的全环节。

  产教协同

  构建案例教学全链条模式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乎每个人生命和健康的头等大事。多年来,学院教学团队以教书育人为出发点,以服务民生为着力点,积极运用实践案例深耕食品领域的教学与科研领域,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例如,为了降低啤酒中的嘌呤类物质,张喜才博士与荆门本地龙头企业英博金龙泉啤酒(湖北)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低嘌呤啤酒,为“啤酒工艺学”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教学资源。

  学院教授王劲松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食品保鲜技术。为了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的效果,王劲松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带领学生参与了众多研发项目的实践过程。从“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对鸡蛋保鲜效果的比较研究”到“纳米植物糖原改造壳聚糖膜技术”,各种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直呼“有滋有味又有趣”。2024年9月,由王劲松牵头负责、联合湖北省内多家涉农企业共同完成的项目“可食性多糖基保鲜及包埋技术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获得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这一案例也成为其日常教学中的鲜活素材。

  朱德艳教授团队通过对葛根系列产品进行深入研发,派出多名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农博士服务于荆门当地葛根企业。近年来,其团队主持了多项与葛根相关的省市级项目,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授权相关发明专利3项;团队还将近10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全部转化为案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

  “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学院在教学案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也得以增强。”黄业传介绍说,目前,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正在联合相关合作企业,主编一本关于生产实践案例的特色教材,这一成果也预示着第一阶段案例教学的全链条模式即将“合龙”。

  “立心为农”

  培养知农兴农“新农人”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三引领三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即“党建引领,知行结合,提升学生爱国情怀;产业引领,校企结合,提升岗位能力素质;特色引领,科教融汇,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推进专业学科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致力于培养知农爱农兴农“新农人”。

  作为涉农学院,多年来,学院坚持“立心为农”,紧密对接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荆门市“4211”产业体系,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截至目前,学院共有22名教师被选派为省市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农博士,到基层开展乡村振兴产业指导,到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合作,对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三农”科技成果在荆门地区乃至湖北全省“落地开花”。

  教师团队带队进行科研攻关,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形成了完整的教学闭环。教师团队将这些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相关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使得优质的科研资源得以迅速转化为育人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学院共获批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学生发表论文20余篇,申报和授权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余项,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200余人次。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朱德艳说:“在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道路上,我们将立足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学院特色,持续推动科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把科学研究的密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浓度,推动教学和科研同频共振、共同提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

  (汪亮亮 李璐 易庆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0构建案例教学新模式 育知农兴农“新农人” 汪亮亮 李璐 易庆平2024-10-14 荆楚理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学院 2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