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星期一
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
生活化艺术浸润行动提升艺术素养

  近年来,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融合陶行知生活化、大众化艺术教育理念,开展“生活化艺术浸润行动”,让艺术进入生活、服务生活、丰盈生活,通过场域环境、课程体系、特色活动、数字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整体优化小学艺术课程,推进教育方式变革,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爱艺术、会生活”的时代新人。

  空间重构打造艺术舞台

  学校着力打造校家社三类舞台,为师生建设适合的艺术教育环境。一是打造浸润式学校舞台,学校将整个校园进行优化设计,打造了“两馆五艺十地”艺术生活场景。“两馆”就是师生互动体验的“艺”起来体验馆和行知生活馆,“五艺”指艺文馆、艺韵场、艺之廊、艺海报、艺秀台,“十地”就是校园十大艺术打卡地。学校开展“寻找我心中的艺术打卡地”征集活动,借助学生视角,进行校园美育微景改造。二是打造共育式家庭舞台,在家庭开设“艺术展台”“厨艺秀台”“园艺阳台”,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奏一支曲、共做一个菜、共装美阳台”活动。三是打造融合式社会舞台。学校与丹阳市丹剧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音乐系、丹阳市青少年实践基地以及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共建,让学生表现艺术之美。

  在校家社舞台上,学校按四季设计了一系列有主题的特色活动,如“童心抗疫、宅出精彩”活动、“丹青竞秀、笔墨飘香”师生书画展评等。

  课程建设满足多元个性需求

  学校整体建构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艺术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艺术课程标准的指导要求,对音乐、美术学科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进行提炼整合,从“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与文化生活”“艺术与精神生活”“艺术与自然生活”四方面开发基础课程的生活化艺术教育案例。学科组每两周举办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邀请专家、骨干教师共同研讨,汇编成“基础课程生活化实施艺术案例集”。

  拓展性课程分必修、选修两类。必修课程包括人文故事、作品欣赏、初识乐器、工艺体验等四大类,按年级形成128个主题。选修课程包括设计生活、舞动童年、符合象征、生命节奏、色彩人生、琴韵飞梦等六大类21小类,共开设服装设计、巧手编发等129个生活化艺术类社团。

  研究课程按制定目标、细化主题、确定课时、聚焦实施、定期表彰五个环节有序进行,学校已研究开发丹剧、管弦乐、掐丝珐琅等内容。同时,学校开发了艺术护航数字平台,在校园网、公众号等开设课程基地专栏。每月一次的校家社生活化艺术活动简报,成为学校美育行动的窗口,吸引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互动。

  探索路径融通的实践样态

  学校通过四大举措促进学生艺术素养进阶,培养“向美小先生”。一是创建知美、鉴美、探美、创美的“四美”课堂,让“人人为师、个个向学”成为课堂新样态;二是拉长艺培时间轴,设置长短课,做到每日一训、每月一展;三是鼓励学生从兴趣小组走向校级社团,再到学校俱乐部,实现层次进阶;四是利用抖音平台、朋朋电视台定期开展“小先生讲台”“小陶子舞台”活动。

  学校采取“校内挖潜+校外共享”的方式加强师资建设,坚持“统一培训+分层提升”的思路提高教师素养。目前全校拥有艺术专职教师31名,同时聘请26名校外专业教师为学校艺培辅导教师。同时,学校整合校内资源、家长资源、地方资源,引入艺术插花、手磨咖啡、非遗剪纸等项目,丰富了艺术活动实践样态。

  此外,学校创新评价机制,通过“向美小先生”评价、“艺术小陶子”积星争章、校园吉尼斯竞赛、艺海足迹电子档案等多种评价激励方式,让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

  自开展“生活化艺术浸润行动”以来,学校美育实施水平显著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明显提高,学校文艺会演连续11年荣获丹阳市、镇江市第一名,百余名学生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师生美术作品走出国门。在元旦、国庆节等节假日前后,学校各类艺术团队走向社区,或汇报演出,或与居民小区合作展演,与社区文化融为一体。在丹阳市中小学艺术素养普测中,新区实验小学学生艺术素养指标位于全市前列。目前,学校的“生活化艺术浸润行动”已成为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建设项目。

  (作者马明辉、陆志才单位系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王文忠单位系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学会)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体育美育 09生活化艺术浸润行动提升艺术素养 马明辉 陆志才 王文忠2024-10-14 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 2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