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星期一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钢铁思政”助力培育高素质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扎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抓手,直接关涉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培养。北京科技大学对此高度重视,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中持续发力,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行业特色高校的独特优势,形成了“钢铁思政”育人新模式,通过充分挖掘、活用“钢铁思政”特色育人资源、紧抓课程建设、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汇聚育人合力,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养更多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挖掘梳理特色育人资源

  丰富教育素材

  人才培育离不开育人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学校在推进“钢铁强国、科教兴邦”实践中,逐渐积淀了富有北科特色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积累了大量优质的特色育人资源。“钢铁思政”体现了“钢筋铁骨”的内涵要义,凝聚着丰富的教育故事,深刻影响着一批批“钢筋铁骨”逐梦人。例如,在“为国而生的矿冶星火”中书写的“钢铁故事”,勉励学生不怕困难,为国奉献;“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教书育人故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挺膺担当;“坚持特色、争创一流”的科研实践故事,鼓励无数学子不惧失败,勇攀科研高峰。这些素材中彰显的“心怀‘国之大者’”“刚毅顽强”“钢铁脊梁”等精神品质,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大精神动能。通过深度挖掘梳理学校特色育人资源,将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增强“钢铁底色”,涵养学生高尚情操。

  加强课程建设

  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

  实践是沟通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学生实践的过程也是深化理论认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着眼学生实践能力素养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挖掘钢铁精神的丰富内涵,促进“大思政课”与学校特色有机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钢铁思政”育人模式,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学校立足“形势与政策”课程难点,打造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而探索形成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虚拟实践于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学校在课程育人体系上着力,从“全校思政公开课—学科思政讲坛—专业课堂思政”等层面出发,构建完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强化数字技术赋能

  创新育人方式方法

  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学校适时成立全国首家“数字马院”,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以此实现了集教师研修平台供给、优质资源共享、课堂教学手段智能化、教学管理便捷化于一体的优势集成,避免了校际交流不畅、人员互动不足、资源共享不顺等问题,通过“数字搭桥”不断创新育人方式方法。自主研发“数字马院虚拟教研室”,借助这一载体与其他学校跨时空进行集体备课;开发数字化教学系统和实践系统,不同场域中的教学资源可远程齐聚同一屏幕,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成立创课中心,开发优质慕课资源,基于教育教学实际,灵活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发数字化教学工具,应用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活动的多个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能。

  汇聚多方主体力量

  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人才培育涉及诸多环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多方主体协同育人优势。“钢铁思政”与“三全育人”所倡导的全员育人相一致,强调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务工作者以及其他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等均参与到育人活动中。学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鼓励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思政大课。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深耕,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例如,加强集体备课,强化理论阐释,用深入浅出的话语方式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理论精髓;开展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录制微视频、拍摄情景短剧、撰写学习报告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思想境界,涵养高尚情操。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和育人要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学校图书馆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及时陈列新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北京科技大学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靶向思政育人目标,积极构建“钢筋铁骨”高校育人共同体,汇聚多方育人合力,打造高质量育人环境,切实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赵金)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7以“钢铁思政”助力培育高素质人才 赵金2024-10-14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