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星期三
“开学第一课”要突出仪式感
周鹏程 谢先军

  开学典礼是青少年完成身份转变的仪式。对于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学生来说,更是个体人生历程中较为重要的仪式,标志着他们迈入更高层次的教育门槛和学习环境。

  如何通过开学典礼这个重要的“开学第一课”,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过渡,实现治校理念与校园文化的传承?中小学校可以遵循仪式传播规律,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关注开学典礼中的场景造型、动作造型符号。首先,场景要提前选址、布置,可以在报告厅、体育馆、操场、广场等地点,或选择承载学校历史文化记忆的仪式建筑,营造仪式“神圣空间”,给予参与者隆重感与神圣感,同时又要诉诸参与者的共同学习、生活记忆,以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其次,仪式中具有表演性质和造型功能的动作,需要提前彩排、演练,以确保在仪式当天顺利表演。错落有序的观众席座位,给人以恪守纪律和秩序感的典礼形象。

  第二,注重开学典礼中的音乐和致辞。音乐唤醒共同记忆,致辞语言培养建构共同体意识。二者共同作用,帮助参与者实现仪式角色代入与互动、情感能量汇聚与升华。典礼中的一种重要仪式声音是致辞,它由校长等校领导成员发出,代表着学校的观点,致辞应贴近学生、富有时代感和教育情怀。开学典礼中的音乐包含入场音乐、升国旗时的国歌奏唱、仪式中的节目音乐、仪式结尾的校歌合唱。仪式音乐一头连接着国家,一头连接着学校,中间连接着仪式中的每一个个体,校歌与国歌合唱,从而达到涵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第三,重视开学典礼中叙事方式的转变。学校要从说教式的叙事语态,转变为时代语境与温情故事相结合的叙事形式。要将时代主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与时代同频、与故事共振,从而强化价值认同。中小学开学典礼中,可以邀请优秀校友现身典礼现场,讲述自己的故事。包括校友在内的讲述者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或所见所感拉近与参与者之间的距离,既可以增强故事性,也可以更容易地使参与者投入节目中,从而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在开学典礼的仪式现场,除了设置互动游戏或者现场问答,还可以依托网络直播、实时通信等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拓展互动叙事的空间。如借助直播平台、移动终端的实时评论、弹幕等功能开启全校学生的交流狂欢,使他们能够在虚拟空间中实现平等、开放、自由的交流与对话,并在互动中感受到群体归属感,实现仪式情感能量的汇聚。

  (作者周鹏程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谢先军系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