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星期五
“四学”强能·“四段”进阶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力乡村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徐玲 王永建 尹婷 曾娟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广师大外国语学院”)意识到,提升粤东西北地区乡村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学院立足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实际,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紧扣《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及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历经7年探索实践,创新构建“‘四学’强能·‘四段’进阶”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模式,为乡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彰显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的责任担当。

  因地制宜:打造“据实立教”新模式

  7年前,针对粤东西北地区部分乡村英语教师理论知识体系滞后、教学教研能力薄弱、专业发展持续性不足等现实问题,广师大外国语学院启动系统性实践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实证方法,全面揭示粤东西北地区乡村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现状及发展困境,精准定位需求。学校联合广东韶关、河源、汕尾等地教育部门,开展多轮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协作式行动研究,通过校院领导、师生多层次对话交流的方式动态优化发展路径与目标,构建起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结构与内容体系。同时,学院基于经验学习圈理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和前期行动研究及分析,创造性提炼出“‘四学’强能·‘四段’进阶”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模式。该模式以“扎根乡土、涵育情怀”为价值引领,以“学课标、学理论、学方法、学案例”为内容支撑,构建“理论学习→实践检验→总结反思→跟踪改进”“‘四段’进阶”螺旋上升路径,引导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提升”中实现教学相长,推动英语教学与乡土文化赓续融合。

  开拓创新:构建乡村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新体系

  为提升粤东西北地区乡村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破解教师发展“碎片化”“持续性不足”等痛点问题,学院融合高校领导专家、区域教研员、中小学校长、行业名师和一线教师等多元主体,以乡村教育振兴需求为导向,实现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机制的创新型重构。学院创建了“‘四学’强能·‘四段’进阶”教师发展新模式,该模式以“四学”为核心,以“四段”为螺旋式进阶路径——理论学习阶段,采用“主题式工作坊+专家引领”,围绕英语课程标准、外语教育学理论、外语教育研究方法、理论研究转化案例,开设模块化进阶式专业学习;实践检验阶段,学院采用“教师实践+嵌入式指导”,基于本土学情和痛点问题,开展高校专家与教师共同备课、上课,共同打磨本土化教学案例,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总结反思阶段,采用“个人反思+多元评价”,通过反思日志,结合教师个人自评、同行互评、专家点评等多元评价,完成从实践到深度理论的升华;跟踪改进阶段,采用“混合社群+持续支持”,建立线上线下区域教研社群,开展常态化研讨、问题答疑、资源推送,培养种子教师,组建名师工作室,形成“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资源持续更新”的长效发展机制。

  广泛应用:从“体系构建”到“精准赋能”

  经过7年探索实践,广师大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师发展模式已在粤东西北地区23所乡镇中小学落地,覆盖教师1000余名,依托“名师工作室”和“数字教研生态”等机制,形成“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核心经验与模式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并通过“南方+”“学习强国”等平台向广东省推广;“多方协同、迭代修正”机制及“数字教研支持系统”被广州、梅州等地教师发展中心借鉴采用。“四学”能力模型、“四段”进阶提升路径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和部分欠发达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框架,初步具备跨省应用与推广的基础。自成果实施以来,区域教师专业能力显著提升:累计建成名师工作室6个,获地市级以上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5项,获教师竞赛奖逾百项,发表及获奖论文50余篇,获批地市级以上项目16个;项目组成员获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26项,获得教学竞赛奖13项、荣誉称号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篇,出版教材4部。多所乡村学校实现了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根本转变,“教研兴校”氛围日益浓厚,区域教师发展生态持续优化。

  “‘四学’强能·‘四段’进阶”模式是广师大外国语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成果,未来,学校将通过“扎根乡土、聚焦需求、持续赋能”,继续深化模式创新(升级数字化平台、开发乡土资源库),并通过跨省帮扶、“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构建长效支持机制,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更多“广东经验”。(徐玲 王永建 尹婷 曾娟)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