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成美初级中学是一所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学校。学校自2022年获批佛山市基础教育课改实验项目课改样本校以来,始终坚持以“五育融合视野下‘融美通成’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为抓手,紧密围绕“成长·美好”教育哲学深耕课程教学改革,精心培育博学广闻、素质全面的好少年,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育人新路径,为新时代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实践样本。 文化铸魂 架构“融美通成”育人体系 学校高标准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擘画,以校名“成美”为文化内核,以“融通”为主线,提炼了“成就每个生命独特的美”的教育思想,明确了“明德博学、强体尚美、创新共情”的育人目标,构建了“一体两翼三成四美”的育人体系。“一体”即以“成长·美好”教育哲学为核心,“两翼”即“成长课程”与“美好课程”,“三成”即致力于课程融通、教师成长、资源共建,“四美”涵盖校园环境、班级文化、心灵美育、生活品质。通过聚焦学生的美好成长轨迹,将五育融合理念融入课程、课堂、评价等各环节,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也为培养持续追求美好与卓越的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程赋能 营建三维立体课程生态 学校兼顾全面与特色,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将成长、美好、融通与五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搭建出涵盖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的课程框架,形成了多元化、特色化的课程矩阵,旨在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业、智慧、品格和未来人生等方面“融而通、通而达、达而成、成而美”,最终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推行单元教学视野下的成美“345思维课堂”模式,即“三环(课前、课中、课后)并重、四有(有目标、有互动、有反馈、有拓展)共推、五学(自学、互学、展学、研学、悟学)融通”,推动课堂实现从知识传授向思维建构的转型,让师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成长。同时,开发更具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校本特色课程群,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体育劳作、科技创新、艺术审美等领域,如“非遗鱼灯”“水培植物”等课程,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评价创新 优化多元立体评价体系 学校坚持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的原则与策略,以全面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持续优化并完善评价方式与管理办法,构建并形成了“五育全纳”的综合性评价机制。该评价机制涵盖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维度,采用“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成长手册”记录学生的发展轨迹,实现了评价的可视化、个性化。 实践育人 深化跨学科项目探索 学校敢于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遵循融合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原则,积极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跨学科项目方案。例如,在“传统节日与美食”项目中,学生需运用语文的文学表达、数学的数据分析、美术的创意设计等多学科知识,完成一份美食文化调研报告,这种“做中学”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跨学科项目的实施,学生不仅在学科知识上实现了跨越式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丰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出较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成效显著 成果辐射助力区域发展 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课改成果显著: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省市区各类竞赛中获奖数量逐年递增;教师专业能力显著增强,多名教师在国家、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学校影响力不断扩大,获得“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全国生态劳动教育实践特色学校、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项目校、广东省航空航天特色学校、佛山市首批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建设学校等荣誉,连续获得顺德区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并多次接待广东省内外教育同仁到校交流;课题成果丰厚,相关案例获省、市级一等奖,学校课改相关经验被权威媒体报道。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融美通成”育人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更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 未来,成美初级中学将继续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持续深挖“成美”文化内涵,重点推进“五育融通深化工程”“科学教育升级计划”“教师素养提升行动”三大战略工程,努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基础教育课改品牌,持续为佛山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潘惠红 冯艳玲 王雪飞 林志明 罗朗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