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其理想信念的培育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有着深远影响。近年来,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为小学阶段的信仰启蒙教育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湖南一师一附小”)立足百年红色校史,深耕“四阶递进·五红融合”信仰启蒙教育体系,以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小学信仰启蒙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百年校史筑根基,红色基因育新人 湖南一师一附小始建于1903年,承载着深厚的红色记忆与革命传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将百年校史中的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动能,构建“四阶递进·五红融合”信仰启蒙教育体系,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阶递进”:遵循成长规律,构建阶梯式培育体系 小学阶段是信仰启蒙的关键期,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贴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学校立足“身心德育—品质德育—思想德育—信仰德育”四阶目标,构建科学的阶梯式培育体系。 低年级:身心德育奠基。学校通过“毛氏六段操”“百年经典我传唱”等课程,将红色基因融入体育与艺术教育,借助“阳光体育月”“童心向党艺术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红色符号的亲近感,筑牢情感基础。 中年级:品质德育塑造。学校开展“责任岗实践”“红色故事演绎”“这才是我该追的星”等活动,让学生在“红色小讲解员”“榜样先锋”的实践中理解责任与担当,在情景剧演绎中体悟坚韧品格,实现从“知道红色”到“践行红色”的转变。 高年级:思想德育深化。学校通过“红色微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探索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的关联,在走访校史馆、查阅史料中领悟“强国必有我”的时代使命,深化对信仰的理性认知。 全学段:信仰德育升华。学校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活动贯穿始终,“国旗下的思政课”、“领袖+”课程、“红船启航”毕业课程等见证了湖南一师一附小学生从“懂得信仰”到“坚定信仰”的成长,让红色理想成为学生一生的精神指引。 “五红融合”:整合多元资源,打造协同育人格局 为解决“家校社协同不足、教育资源分散”等问题,学校创新“红色场馆、红色基地、红色课堂、红色讲堂、红色家庭”的“五红融合”路径,构建立体式育人网络,让信仰启蒙教育融入日常。 打造红色场馆。学校打造“校景馆一体化”平台,依托VR校史馆、历史场景复原等,让学生在“触摸”文物、参与沉浸式导览中感知红色文化。 参观红色基地。学校与10个红色基地建立“馆校合作”关系,设计“红色地标打卡任务”,学生在研学中完成实践任务,累计形成1000余份研学报告。 开设红色课堂。学校构建“学科+红色”课程体系,开发15本校本教材,语文课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悟精神,数学课结合史实培育学生的平等意识,让信仰启蒙教育自然融入教学。 举办红色讲坛。学校举办“百舸红色讲坛”等,邀请先进代表进校园,组织红色主题活动,让红色理念入脑入心。 构建红色家庭。学校推出“家庭红色实践包”,引导亲子共读红色故事、共访红色基地、共诵红色诗词,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红色育人”结硕果,示范引领显担当 经过10余年实践,“四阶递进·五红融合”信仰启蒙教育体系成效显著,相关成果获得第五届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生素养全面提升,近10年,获市级以上荣誉近万人次,在全国演讲比赛中屡获特等奖及金奖,科创项目斩获国际奖项,毕业生“红色气质”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在教师团队中,36人成为“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近5年,获得国家、省级奖项百余项,红色课例多次登上国家级别平台。 作为国家教育部门国培计划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学校接待全国28个省市考察团超2万人次,向多地输出校本教材及育人模式;助力托管校建立红色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信仰启蒙教育实践在不同地域落地生根。 “以爱为种,以行为土,在童心中培育信仰的幼苗;以史为光,以实为路,让家国情怀化作时代传承的星火。”湖南一师一附小的实践证明,小学信仰启蒙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的体系、创新的路径,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成长过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一师一附小将继续深化“四阶递进·五红融合”信仰启蒙教育体系,在红色资源挖掘、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力量,让红色信仰成为少年儿童一生的精神底色,让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方芳 赵梦婷 戴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