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星期一
德武相彰 文武并进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山东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武术人才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山东体育学院于1998年创办武术系,2016年定名为武术学院。作为山东省仅有的一所体育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专业院系,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德武相彰,文武并进”的办学理念,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体育素养、君子风骨”。

  思政铸魂 坚持党建引领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彰显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将传统武德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贯穿于教学、训练、竞赛全过程,强调文化理论学习与习武明德相融合,专项技术学习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确保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优化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与述职评议,使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打造学生党支部“武”字品牌,开展“党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强化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螳螂拳)职能,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发掘“思政育人”与“竞赛育人”“文化育人”的融合点,促进两个学院在思政资源、武德元素等方面的贯通融合,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构建“思政教育+武术”育人机制。教师第一党支部入选全省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师第一党支部获批国家教育部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德能兼修 推进“三全育人”

  学院坚持多元聚力,实现“全员育人”,强化学院党总支主体责任,落实育人措施。多维贯通,实现“全程育人”,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训练与实践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3门。构建“学科+专业”“专项课教师+学生”“研究生+本科生”互联机制,构建“学科方向—党支部”“党小组—课题组”的育人矩阵,形成“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导师—硕/本”的人才培养链,搭建从入校到毕业“全链条培养”育人平台。多向驱动,实现“全方位育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特色文化育人模式。举办山东体育学院武术(套路、散打)锦标赛、武术学院诗词大会、专项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强本固基 推动教学改革

  学院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领会“以本为本”,严格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工作”的要求,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按照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四个层次分模块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分层次—模块化”贯通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活动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并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衔接,开展系列专业实践活动,实现“练·养·用融合”。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包括课程理论教学与专项技能学习、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三大课程内容模块的课程群。以优秀师资为引领,加强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项目的教学、训练与科研“三融合”,以赛促教,以研助训,打造“教竞研融合”联动育人模式。近5年,在国际、国内及山东省各类比赛中共获得70多个冠军,培养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近60名,获批第九届省级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3项。积极开拓国外办学资源,与韩国湖原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国立体育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武术总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互派国际交换生交流学习,提升中华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学院将继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需求为导向,始终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门人才,推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步伐,努力建成齐鲁特色、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武术学院。

  (张茂林 张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0德武相彰 文武并进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张茂林 张军2025-06-30 ——山东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