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横沥中学创建于1958年,现有学生近3200名。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未来人才培养理念有机融合,立足学生生命个体主体性和发展性,实施“自达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的“自主自信自强、达智达仁达勇”时代新人。学校坚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定位,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学校治理为突破、以教师发展为依托、以学生自主为基调、以科创教育为龙头、以体育教育为底色、以文化建设为先导”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在“以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统筹规划,多措并举 (一)开发特色结合课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课程体系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面进行了整合与创新,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推出“心随球动”乒乓球心理成长课程、“篮途心旅”篮球心理成长营、“羽跃心扉”羽毛球心理协调课程、“足梦心航”足球心理拓展课程、“心跑无界”跑步心理耐力课程、“排心协力”排球心理协作课程、“绳舞心韵”跳绳心理协调与创造力课程等,旨在通过体育活动这一载体,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学会情绪管理、应对压力和团队协作,从而全面提升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课程,学生提高了身体素质,增强了免疫力。同时,运动还能促进学生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帮助学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和自信心。通过参与团队运动,学生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二)丰富活动载体,促进团队共同成长 学校积极组织体育活动,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体育赛事和社团活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体育竞赛方面,学校每周举办半天班级体育赛事,每月每班至少一次心理团建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等。这些赛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途径。在比赛中,学生学会面对竞争、处理压力,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坚持不懈。这些经历教会他们正视挫折,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强大的自我调适能力。除了体育竞赛,学校还成立了多个体育社团,如足球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篮球社和瑜伽社等。这些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灵活的运动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强归属感和社会支持感。这种积极的社交体验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提升情绪稳定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和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心理韧性、情绪管理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充分利用体育设施,提供多元成长体验 学校现有400米标准跑道运动场1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9个、羽毛球场4个、乒乓球桌60余张、健身房1个,所有体育设施均对师生开放。上课期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场地、设施;课余时间,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场地进行体育活动,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通过运动释放多余精力,提振精神。无论是篮球场上的激烈对抗,还是乒乓球场内的技巧比拼,都让学生在运动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学校充分利用体育设施资源,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实践,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学会了自我调适,为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施“全员导师制”,守护学生心灵天空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专业、全面的教育支持。学校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4名,拥有心理健康A证资格的教师6名、心理健康B证的教师15名,全校教师都持有心理健康C证。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每学期积极参加省、市、镇等各项专题培训,并且有计划地对班主任、心理委员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学校立项心理健康教育省、市级课题7项,其中4项已结题。学校从2020年开始实施“全员导师制”,所有科任教师均为“导师”,每名导师负责15—16名学生,以心理优待生导师为班主任,以预警学生导师为专职心理教师。导师每两周会与学生进行谈心,关心学生近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侧重关注其心理变化及提醒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做好记录。导师在谈心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学校。5年来,全员导师模式深入人心,在全员导师模式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不再局限于课堂,导师会不定期地与学生见面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课程学习方面的内容,而是拓展到学习方法、生活目标、理想信念、职业发展、体育爱好等多个方面。这种交流有助于导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成效凸显,形成案例 (一)育人成效 经过一系列“以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如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将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体育成绩均呈现出良好态势。学校通过对学生国标测试数据与心理普查中MHT量表进行分析,发现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关系。 一是改善了学生的情绪状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内啡肽和多巴胺等愉悦激素的分泌,能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使他们在锻炼后感到心情振奋,幸福感倍增。体育锻炼可使学生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二是增强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体育运动中的成就感和自我超越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通过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能够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育锻炼还能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这些身体上的变化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中的训练往往伴随着艰辛和挑战,这些经历能够激发学生的意志力量,培养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四是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体育运动中的团队项目需要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相互支持,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五是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和认知能力。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大脑发育,优化大脑功能,显著增强了他们的专注力和认知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参与度、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心理辅导记录,学校发现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在情绪调节、自信心、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那些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的体育成绩普遍有所提高。学校在“以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未来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成绩。 (二)典型案例 一是体育活动帮助学生走出抑郁情绪。学生小李是学校初二年级学生,因家庭发生变故,他曾一度陷入抑郁情绪。在了解到小李的情况后,学校教师建议他参加学校的篮球社团,希望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帮助他走出阴霾。加入篮球社团后,小李逐渐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和运动的乐趣。在教练和队友的鼓励下,他不仅在篮球技能上取得了进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在团队中与人沟通和协作。随着每一次比赛的胜利,小李的自信心逐渐增强,重新找回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成为班级中的活跃分子。二是以班级足球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初三年级某班级,之前一直存在班级凝聚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班主任决定组织一次班级足球赛,借此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训练,有的负责后勤,还有的负责战术分析。在比赛中,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面对挑战。尽管在比赛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班级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增强团队精神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未来,学校将继续实践探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未来,学校将继续做好“以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统筹规划,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生态系统,通过体育这一载体,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时代新人。一是进一步完善心体课程体系,实现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心理需求的学生,学校将提供个性化的体育课程和心理辅导。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每名学生制定专属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成长计划。打造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学校致力于将“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课程打造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同时为社会提供可借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从体育设施的完善到体育课程的多样化,从体育活动的精心组织到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东莞市横沥中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通过体育这一载体,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搭建坚实的桥梁。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实践,学校必将在“以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林祖浮 尹晓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