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紧紧围绕国家及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线引领,全程融合,全域贯通 不断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现“五个纳入”,即纳入各级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日常监督执纪和政治巡察中,形成了党委领导、齐抓共管、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着力发挥“第一课堂”育人功能,全面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依托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等,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展示活动,努力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育成效,全面增强大学生“五个认同”。切实创新实践育人路径,以“石榴籽”科技文化艺术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财骏文化节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面向全校师生组织开展“第五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知识问答”,组织举办第三十八届大学生“石榴籽”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社团嘉年华活动、第三十八届“风采杯”大学生合唱比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20余项活动,通过场景式、交互式、沉浸式学习,坚定不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实落地。 模式创新,重点推进,实践育人 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校上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和任务落实,系统深入实施“石榴籽‘八个一’工程”(即贯彻一条主线、打造一个体系、构筑一个家园、建强一个基地、建优一个中心、建设一批平台、产出一批成果、办好一个联盟),切实引导各民族师生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强化主渠道作用,组织举办“石榴籽大讲堂”,邀请自治区内外专家开展专题教育,不断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建成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2门,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学院(中心)8个;立项建设8门以服务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精品课程,主要涵盖“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方战略资源和能源基地专题”等课程。不断强化交流互鉴,积极打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成立北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建设“北疆杏坛、大美财大”校园文化品牌。建成内蒙古高校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全面服务课程实践、社会党团员教育,建成一年半以来,共接待中央财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等60余家单位共计1.9万人次学习参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牵头成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石榴籽”联盟,推动自治区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向社会各界播撒民族团结“金种子”。与广西民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书写高校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战略聚焦,系统实施,服务大局 不断完善以国家战略、地方发展为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加强中蒙俄经贸合作、金融投资、资源环境、旅游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研究,为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供智力支持。依托祖国北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实现路径、碳监测等方面研究,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依托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研究院,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依托自治区经济数据分析与挖掘重点实验室,为自治区宏观经济决策和产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建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和经济建设成效为研究特色,建设集资源共享、团队共建和智库服务多功能高度整合的研究体系。组织举办内蒙古财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4年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等财经院校“石榴籽”联盟2024年年会,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的建设成效。依托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发挥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师资等优势,积极推进校地企合作,持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通过建设六大知识创新与转化平台,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彻落实到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全过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高振勍 郝玉梅 李鸣宇 张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