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高教周刊·探索
2024-10-21 星期一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
“三个融合”培养新时代基层卓越法治人才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具有法治理念的基层卓越法治人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以“法学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法学实践教学与协同育人”深度融合、“应用能力培养与法治乡村建设调查”深度融合“三个融合”为着力点,全局性地思考新时代法治人才分类培养的突破口、核心路径与支撑体系,探索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融合法学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基层卓越法治人才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长期以来,把培养扎根基层、“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作为使命担当。

  “融法于剧”是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创新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实训路径、激活基层卓越法治人才普法热情等任务。自2022年以来,法学院连续多年开展“融法于剧”活动,紧紧围绕法学院“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一目标,以“基层普法宣传”为重点,将“融法于剧”打造成学校“基层普法宣传”的品牌。

  学院在“融法于剧”活动中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基层法治人才的内在动力;坚持守正创新,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丰富法治思想,使之与新时代司法裁判相融相通,助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坚持以法律案件为“普法宣传”重点,将法律中相对专业化的法律条文依法适用于具体个案中,以更具体鲜活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法律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导向。

  融合法学实践教学与协同育人,培养紧跟时代发展的基层卓越法治人才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始终坚持以“综合能力提升”为核心,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以培养具备坚定理想信念、扎实法律知识、缜密法学思维、卓越应用能力的法治人才为培养方向,加强学生对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深化学生对法律规范和法治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学院采取了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多位一体的综合改革思路。建立“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校外法学实践基地建设,凸显实践技能培养特色;强化配套的课程体系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案例研习”“公益诉讼案例研习”“刑事案例研习”“民事案例研习”“纪检监察案例研习”等特色课程,实现法律实务专家进课堂、进基地;以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为教学方法改革切入点,创新法学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了立足复合知识丰富(通识课知识为基础、专业核心课知识为支撑、方向模块选修课知识为拓展)、综合素质较高(“良知、铁嘴、硬笔”的职业形象、人文素养、科学素质)、专业技能较强(知识传承与创新能力、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特色。

  融合应用能力培养与法治乡村建设调查,培养扎根基层的卓越法治人才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以法治乡村建设实践调查为样本创新法学教育实训模式。自2022年起,连续3年面向在校本科生及联合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实践调查活动,已形成三辑《法治乡村建设调查》,共计百余篇调查报告,提高了学生法治实践调查能力。法学院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夯实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实效。截至2024年7月,“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输送计划”已在龙里县全面铺开,为基层法务岗输送了60余名优秀学生。法治乡村建设实践调查作为实践创新课程,使青年学生通过实践调查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青年学生参与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使命与责任担当。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基层法治工作者培养领域取得较好成效,未来,法学院还将持续探索、努力实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基层卓越法治人才,为法学教育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倪亭 杨晶晶 朱浩铭 邓燕虹)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探索 06“三个融合”培养新时代基层卓越法治人才 倪亭 杨晶晶 朱浩铭 邓燕虹2024-10-21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 2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