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自2018年创建以来,明确“共生、协同、创新、引领”的建设理念,以团队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全面提升教师能力为核心,构建“一本四阶五提升”团队建设模式,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按照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匠)、卓越名师(匠)的“四阶”成长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专业实践、科研创新、团队合作和社会服务能力,推动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发展。团队主持建设“高端装备(一)”专业领域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的子课题1项,建成国家级别在线精品课程1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5部,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3项。 制度护航:筑牢发展根基 完善的组织制度是教学创新团队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学校从团队的目标任务、准入标准、遴选机制、主要责任入手,进一步完善团队建设的制度体系。制定出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指导团队建设发展;制定出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考核与评价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优化《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等文件,激发团队的内生动力。 党建引领铸师魂。制定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团队聚焦“凝心铸魂”工程,以党建为舵,开展特色党建活动,形成了“修身琢业、匠心筑梦”的团队文化,被评为第三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目标导向促发展。团队制定清晰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为团队及成员明确发展方向。实施“领航工程”,打造专业优秀的名师名匠;实施“金梁工程”,打造教学出色的名师名匠;实施“双翼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实施“春苗工程”,培养青年教师。聚焦团队教师高水平能力培养,系统推进教师个体与团队整体协同发展,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实力。团队成员入选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吉林省技术能手2人、吉林省三八红旗手1人、吉林省高层次C类人才2人。 团队致远:凝聚发展合力 团队的高效运行需要成员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彼此之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学校制定《教学创新团队运行管理办法》《企业教师管理制度》《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等文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交流与分享。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在线沟通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协同发展提效能。团队通过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构建紧密的合作共同体,聚智融慧共同发展。成立校际合作联盟,让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利用虚拟教研室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依托合作项目开展教师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互利共赢。依托“机器人+”国际化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利德智能制造技术产教融合学院等平台,实现人员互聘、资源共建共享,建成国家级别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以及省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 团队协作聚合力。在学校层面,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进修及学历提升等管理制度,推动教师个性化成长;制定人才认定及考核等制度,加速培养名师名匠;制定教科研激励制度,推动科技创新,多维度激发团队的内生动力。教学创新团队内部采用“大团队—课程群团队—课程团队”三级管理模式,以大团队带动小团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协同推动团队发展。通过实施“八个一”工程,即团队成员每周一次交流、每月一次成果汇报、每季度参加一次校企融合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每年参与一个教科研项目、每年指导一个学生社团或一项大赛、每人讲好一门课、每人设计一个创新教学案例,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团队成员获得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4项、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质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3项。 品牌铸魂:提升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围绕服务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对接装备制造产业链,实施“五金”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成果导向提内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于“匠心智造、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打造特色教学品牌。创新培养模式显成效。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制定以“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项要求、四个素养、‘五育’并举、‘六好’育人”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一体、双驱、三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自动化专业群为例”获得中国电子劳动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有实效。锚定装备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链,将岗位职业能力素养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大赛考核要素有机融入螺旋递进式综合课程体系,重构以“勾勒弘扬电气精神,践行工匠精神”为思政主线的“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被评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A档),课程“电机拖动与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被评为“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典范案例”,刘超大师工作室获评吉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及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别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2项。 科技攻关增成效。依托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科研创新,塑造科研品牌。结合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引企入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合作开发了“综合检测设备项目和红外热成像远程控制系统”等军民融合项目,打造特色科研领域。依托长白山技能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开展浩普科技DCS系统(集散控制系统)技术服务等项目。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形成技术研发、课程内容升级、教学效果提升的良性互动局面。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未来,团队将不断创新、勇于突破,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本文系教育部门国家级别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创新团队建设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I2021030101]阶段性成果) (张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