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长在于煤。作为国家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煤基产业的绿色发展,以此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山西能源学院紧扣“应用型、地方性、行业性”办学定位,扎实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积极把握山西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的历史机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 服务区域, 构建特色学科专业集群 学校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编制了《“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了《山西能源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设置标准和退出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合理布局专业结构。学校根据能源产业链人才需求,建设完善了能源动力类、新能源与未来能源类、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类、智慧能源类、能源资源环境类、能源经济管理类六大专业集群。同时,学校围绕专业群设立了矿业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地质与测绘工程系等13个教学系部,共开设27个本科专业,2A招生专业达到14个,形成了具有能源学院特色的专业集群。 加快建设一流、特色专业。学校根据“双万计划”等有关文件精神,打造了一批体现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一流专业,在全校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学校通过开展特色专业群建设,打造了一批紧密结合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特色专业群,为服务山西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奠定了基础。 探索专业建设新范式。为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校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对传统专业进行了升级改造,获批能源与动力工程、采矿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绘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安全工程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 目前,与山西“六新”产业发展相匹配,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动态平衡、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正在学校逐步形成。 五元联动, 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服务能源产业链各行业、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基础理论系统全面、专业技能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适用于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及勇于奉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案深度融入应用型特色。学校秉持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并提高了实践教学比例。其中,理工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不低于30%,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不低于25%。 培养模式凸显应用型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案例开发、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建设;积极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紧密衔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进而达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目前,学校已初步构建起校企开放合作机制,通过产教融合和产学结合的方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实践条件建设呈现应用型特色。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整合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共享平台,积极推进实验实训中心、实践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产业学院,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近两学年,各专业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为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学校还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定义、范围、数量以及实施要求。 敢闯会创,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教学和实践并重。一方面,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对标行业标准,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与专业竞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出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计入课外教育项目,把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的调研、指导、成果评价等工作以标准学时计入工作量。 教学与生产、研究融合。学校通过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与相关产业企业携手共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实训基地,确立了教学与生产、研究融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出台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要求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学校严格审核选题,要求各专业聘请外校专家和业界专家,结合培养目标和技术发展,确保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2024届毕业生的论文(设计)选题中,有91.7%是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 鼓励创新创业。学校着力加强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推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创新实验计划。学校加大创客中心和孵化器的建设投入,旨在通过课内外的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制定、创业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有效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 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采矿业、电气电力业、电子信息业等行业,毕业生就业职业以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现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作者系山西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