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原则。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已经内化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观念,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要坚持这一重要原则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大原则,坚持系统观念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原则。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已经内化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观念,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要坚持这一重要原则和方法论。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和系统。基于这一基本认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系统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用系统的思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并系统地给出了解决社会弊病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案。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使马克思主义成为逻辑严密、体系成熟、视野宏阔的理论,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视角。列宁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分析帝国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开创性地进行了系统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用全面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坚持的科学思想方法。 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坚持系统观念领导和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在党内教导和培育系统观念。毛泽东同志强调:“系统地解决问题才叫做科学,不是系统的而是零碎的,就是正确的也不是科学的。”例如,关于调查研究,他提出“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在解决军地关系、军民关系问题时,他要求“要有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解决”;他对领导干部提出“设法给县、社党委每年有一个系统思考问题的时间”。邓小平同志对全党提出“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并提出“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系统性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并突出了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改革发展的要求。 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顺利推进事业发展。《决定》共15个部分,其中12个部分的标题中鲜明出现“体制”、“机制”、“体系”,把系统观念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是一种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的具体化体现。《决定》正文60条,系统地对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的处理提出了有关要求,作出了相应部署。这就是对系统观念的坚持和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的坚持。 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其中一个重要内涵就应当包括在强化系统集成、增强系统观念上发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进改革的思维和方式能否随着改革阶段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改革怎么改,取决于当时当地一定条件下解决问题的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任务之全面、内容之深刻、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全面深化改革已开始进入到了更深层次,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问题与问题之间关联度越来越高,交叉性问题更加普遍。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其他问题的协同解决。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等等。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互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深度融合,各种社会矛盾深度交织,“进一步”的改革不是单个领域的修修补补,而是需要全方位、全方面、系统化的深度革新。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在客观上更加需要我们用系统观念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推动事业发展。既不能单兵突进,也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善于运用系统思维、系统方法,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系统谋划推进改革。 更加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和强化系统集成,在《决定》中有明显的体现。《决定》全文11处提及“系统”一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决定》起草过程中把握的重点之一就是“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这体现了党中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对系统观念的高度重视。仅《决定》的第一部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中,就6次提到“系统”。在总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时,《决定》强调了改革过程的系统性、改革结果的系统性;在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时,《决定》更加突出地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要求,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决定》对系统观念有了更高的要求,上升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 把系统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到实处 要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使改革发展各项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增强大局观念,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不打小算盘、不搞小聪明。善于从历史长周期中进行比较分析,从现实细微处洞察事物发展变化,准确把握前进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 必须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制定长远的改革战略,明确方向和目标,同时加强不同领域、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确保改革的一致性和协同效应。在决策过程中,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证分析,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改革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应对策略,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提高改革的活力和适应性,同时保持开放态度,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确保改革在法治框架内进行,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改革行为,保障改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坚持民主决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确保改革更加贴近民意,夯实改革的社会基础。通过满足这些系统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能够更加有序、高效地推进,实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要重点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以系统的思维和方式优化与完善已有的改革措施。比如,《决定》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提出“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统一金融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清算规则制度,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进一步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在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方面,进一步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等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展现了宏伟壮丽的伟大前景,涉及各领域、各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因此,把蓝图变为现实,在思想认识上坚持系统观念、在部署落实上强化系统集成势在必行。坚持好“坚持系统观念”的重大原则,不仅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更应该成为我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作者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