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西大地上,一所年轻的学院正在蓬勃发展。岭南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20年,短短5年间,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专业筑基、实践赋能、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为发展主线,探索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已为社会输送近900名优秀毕业生。 党建领航:铸就立德树人“红色引擎”。“每一位党员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专业导师,更要成为他们的人生引路人。”学院党委书记邱飞说。学院创新构建“12345”(一个目标、两个融合、三大作用、四个团队、五大工程)“党建+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是有力的见证:2025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7.2%,学院连续3年荣获校级“学生考研先进奖”和“学生考研质量奖”。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师生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国赛铜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党员教师牵头组建的考研指导团队已帮助近百名学生成功深造。其中,一名食品专业学生从“挂科生”逆袭,成功考取世界知名学府英国利兹大学研究生,这个励志故事成为学院立德树人的生动缩影。 专业筑基: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作为广东省较早开设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学院立足差异化发展战略,确立了“食品为基、烹饪为翼、营养为核、服务为本”的“四位一体”办学理念。通过深化食品科学与烹饪技术的交叉融合,成功构建了“热带与海洋食品+粤菜烹饪与文化+营养健康”“三位一体”的特色学科体系,成为全国范围内实现“食品+烹饪+营养”深度融合的特色学院。 国际化办学是学院的一大亮点。与爱尔兰大西洋理工大学共建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3+1”(3年国内学习+1年国外学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颇具特色。目前有5名外籍教师常年驻校任教,另有5名外籍专家定期来校授课,形成了浓厚的国际化教学氛围。 “广东省60%的中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师毕业于我院。”院长王标诗介绍说。学院创新实施“五制贯通”培养模式,通过推行“双导师制”、开展体艺素养定制化培养等举措,构建起涵盖普通高考、专升本、中职升本、中外合作办学和三二分段协同育人5种招生类型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赋能:产教融合结出丰硕成果。走进学院4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中心,学生们正在操作总价值近千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专注于新产品研发。依托省级预制菜产业学院、省级工程中心等近10个高水平平台,学院与湛江20余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成果显著:学院研发的液氮保鲜技术、水产预制菜加工关键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学生团队研发的金鲳鱼预制菜产品在“湛江金鲳丰收季暨年鱼系列活动”中大放异彩,直接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超过300万元。此外,学院主持编制的18项湛江菜行业标准,为地方饮食文化传承和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服务地方:书写“舌尖上的社会担当”。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杨柑第二初级中学的食育课堂上,学院师生正在为乡村学生生动讲解食品营养知识。这是学院积极投身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一个缩影。5年来,依托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学院累计培训侨眷、农民等群体超过千人,开展的“乡村学校食育课堂建设”项目已惠及30余所中小学校。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餐饮服务保障到广东国际水产博览会技术支持,从荣获“中华金厨奖”到获评“突出贡献单位”——学院师生志愿服务队的身影活跃在各个重要场合,用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文化传承:让中华饮食文化走向世界。在爱尔兰大西洋理工大学的“中华烹饪工坊”里,一道道精美的粤菜正向海外师生展示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院充分发挥烹饪专业国际化办学的独特优势,构建起“汉语桥+中餐展示”的文化传播体系,年均接待国际交流生百余人次。 国际合作: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餐饮管理人才。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中西融通、协同培养”的办学策略,依托全国较早开办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机融合中华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理念,着力培养国际化餐饮管理创新型人才。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岭南师院国际美食专业”品牌,学院正在成长为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国际化办学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形成了“五制贯通、三维融合、中西一体”的“531”办学特色。 展望未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岭南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宇教授表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紧扣国家粮食安全与人民健康需求,深化“食品+烹饪+营养”三维融合,打造“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贯通的人才培养链条。面向未来,学院明确了三大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积极申报烹饪与餐饮管理职教本科专业;二是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着力突破热带特色农产品和海产品保鲜等关键技术瓶颈,把科研论文写在岭南大地上;三是打造“岭南师院国际美食”特色品牌,建设中华饮食文化海外传播基地。 (唐宇 邱飞 王标诗 刘淑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