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星期五
践行侨校历史使命 传承传播中华文化
——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港澳台及海外中文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程刚

  作为一所百年侨校,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港澳台及海外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培养了大量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其中很多学生来自港澳台及海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行内外招生的分流教学,外招生开设师范方向,由此开始了港澳台及海外中文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牢记宗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

  2020年9月16日,国家教育部门发文认定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暨南大学中文系与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开始联合培养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中,暨南大学中文系始终抓住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核心,聚焦培养港澳台及海外中文基础教育人才、增强港澳台及海外师资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开展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四端发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建构过程中,暨南大学中文系从4个方面发力,进行了20多年持续不断的改革实践。

  构建自主教材体系。高度重视本科教材体系建构,组织编撰《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海外华文文学教程》《现代汉语通论》等系列本科教材。为海外华文学校编撰《华文》《中文》等教材,在全球海外华文学校广泛使用,迄今发行量超6000万册。组织30余位专家教授,联合20余名澳门当地中学教师和广东优秀中学教师组成团队,历时3年多的攻关,为澳门中学编撰《中国语文》系列教材36册。目前正组织香港教材编撰前期调研。

  数字赋能课程建设。建设数字人文课程群,打造“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数字人文与语言学研究”等精品课程。推进中华元典相关课程的线上阅读平台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持续建设包括“语文教学法”“中国教育史”“振铎师范大讲堂”等在内的师范教育系列课程群。对既有的精品课程按照“两性一度”要求进行升级,改造线上公开课,成功打造4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搭建聚焦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平台。以“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通过举办“中华文化传承人计划”等系列活动,组织大批本科生参与,培养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优秀人才。持续建设“全球华校联盟”等华文教学平台,组织国际中文教育标准的制定。以广东省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为抓手,组织港澳台及海外学生的教育实践。邀请基层管理者、研究者、从业者走进校园,向学生传授教学理论,介绍职业经验。

  创新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以学术前沿引领课堂,以科研优势反哺教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截至2024年底,获批1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从2015年开始,实施“本科生整体提升计划”,其中包括本科生“国家社科基金助研项目”,组织本科生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组织各个级别人才组成外招生教学团队。与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政府部门以及广州路翔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潮州文化研究院,进行高校、政府部门、企业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探索。

  构建闭环,形成港澳台及海外中文人才培养的“全链条”

  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港澳台学生和侨生建立从中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阶段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提升学生的科研攻关能力和学术素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知识积累,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做到港澳台及海外中文本科人才系统化、专业化培养。

  以教材为载体,构建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网络。编写澳门首套本土语文教材——澳门《中国语文》,突出中华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吸收岭南文化、澳门本土文化以及外国文化的精髓,使教材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澳门《中国语文》教材目前在澳门中学的使用率达95%,为进一步在香港编撰《中国语文》教材打下扎实的基础。

  经过20余年外招师范生的培养实践,暨南大学中文系至今已为港澳台及海外培养了18届中文师范方向毕业生。建成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在港澳台及海外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程刚)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