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紧密对接“新工科”建设与“双一流”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推进高水平课程建设与卓越课程体系构建,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思政引领,构建“三全育人+三融课程”新格局 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依托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建设平台,建立健全学院、专业、教师三级协同与课程思政管理机制。围绕“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系统挖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内涵和元素,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已建成以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食品安全学”“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酿造酒工艺学”、四川省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生课程“现代食品微生物学”以及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食品毒理学”等为代表的课程思政课程群,“化工原理”“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等多门课程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着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科学伦理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塑造具备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课程群建设的食品工程工艺课程群教学团队被评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先后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逐步形成了“专业—课程—团队”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 课程提质,打造“三级联动+数字赋能”一流课程矩阵 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导向,构建“国家—省级—校级”三级联动课程体系,突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建设标准。以“生物化学”国家一流课程为引领,建设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学”等省级高阶课程,以及“食品技术原理”“基因工程”等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培养知识整合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新生态,建设慕课、知识图谱与能力图谱,实现教学资源动态更新与师生实时互动。依托省级教改项目,建立“问题导向+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将真实科研与产业课题融入教学,设置高挑战度任务,拓展教学广度与深度,强化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融合创新,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院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路径,探索工科特色课程改革之路。联合地方行业龙头企业和新兴企业,引入企业研发平台与生产基地,构建“教室+车间+基地”一体化实训模式,建成20余个产学研协同实训基地。将工业发酵优化、食品安全检测等实战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推动“课堂即车间、论文即产品”教学转型。该模式成效显著,“地方特色发酵食品生产现代化改造与营养健康转型升级案例分析”“合理安全用药指导下的药物设计、制备和质量控制案例分析”等教学案例获国家教育部门学位中心主题案例立项。学院构建的“阶梯式”创新实践体系,贯通从大一至大四全流程实践培养。近5年,学院学生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省级奖励近500项,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实效。 砥砺奋进,步履不停。未来,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将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积极回应地方民生与产业需求,持续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建设,系统优化课程体系,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实际、科技前沿紧密衔接,不断提升课程的高阶性与实践性。同时,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辐射效应,以点带面推动课程整体提质增效,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医药复合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邱远棋 高玥玥 唐洁 饶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