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星期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以AI创意食品研究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李翠霞 张丽媛 耿晓媛

  黑龙江省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着力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全产业链优势,实现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价值跃升,助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切实增强产业服务功能。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联合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广东省福东饮食管理有限公司,创新构建“校地企”协同助推区域产业升级新模式,共同推进AI创意食品联合实验室建设。该实验室立足黑龙江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大庆市“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智慧产业、文化创意与食品领域的深度融合,整合区域产业资源,打造以AI创意食品为引领,融医疗养生、食品养生、文化养生和旅游养生服务于一体的康养旅游集聚区,推动大庆形成“一业带多业、一态促多态、一企汇多企”的发展新格局,逐步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AI创意食品产业集群。

  技术赋能

  重构全产业链价值体系

  AI创意食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贯穿原料筛选、配方设计、加工制造、形态创意、营养定制及文化植入等全流程,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与创新化融合。AI创意食品产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文化创意等现代科技与人文要素深度交融为基础,通过技术赋能与文化增值,重构食品产业链与价值链,形成具备智能特征、创意属性及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业新形态。

  AI创意食品产业发展需依托“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机制,融汇政策引导、技术研发、产业转化与市场需求等多元要素。AI创意食品核心理念与“大食物观”深度融合,它以AI技术为纽带,全面打通从“农头”到“工尾”、从“粮头”到“食尾”的全产业链条。AI创意食品联合实验室对黑龙江农产品资源进行精细化解析与高效利用,通过AI将分散的农业资源转化为食品产业的创新优势和竞争实力,以科技与创意双轮驱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传统农业迈向智慧农业。

  文化赋能

  打造地域特色IP矩阵

  实验室深入挖掘黑龙江地域文化与饮食文化内涵,结合AI技术,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食品研发与设计体系。这种“科技+文化”的双轮驱动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更构建起以AI创意食品为核心的康养文旅产业集群,形成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消费新场景,丰富“大食物观”下食品产业的多元功能,彰显文创与产业融合的蓬勃活力。

  服务赋能

  构建产业生态协同网络

  实验室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持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施多维度发展策略。在原料开发方面,运用AI技术对主粮及特色农产品进行成分分析与功能挖掘,开发高附加值功能性原料,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在智能加工与装备研发方面,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推进加工设备的智能化、标准化与个性化改造,提升生产效能与产品品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加工等核心环节技术变革。在个性化营养食品领域,依托AI数据分析能力,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营养解决方案,响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增强产业服务的精准性与适应性。在创意食品设计方面,借助AI算法实现造型、口味等多维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形成“研发—生产—服务”的全链条闭环,全面增强产业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创新赋能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实验室研发的智能装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与误差,提升了产能与品质,推动食品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在培育新业态方面,通过持续成果转化,孵化根据个性化需求或针对特殊饮食要求等而生产的定制食品、食品文旅等新兴业态,带动上下游协同,形成集群效应,为产业注入新动能。在推动科技创新过程中,实验室聚焦行业关键技术,集聚多学科力量联合攻关,促进交叉融合与人才汇聚,构建优良创新生态。同时,通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育跨学科专业人才,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未来,AI创意食品联合实验室将立足黑龙江省和大庆市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创建合作新机制,在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协同开发新的产业领域过程中探索合作新模式,在食品、装备、文创集群化培育中构建发展新业态。同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也将通过开放实验室持续创新与“政产学研用”联合体建设,在教育赋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集群和带动效应,加快推进以AI为核心、以创意为特色、以融合为路径的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建设,为我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李翠霞 张丽媛 耿晓媛)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