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成立于1973年,是郑州市教育部门直属的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德育特色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守正德育”品牌,健全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党建引领 全面创优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全面创优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进三助”,党建品牌赋能管理创新。学校整合多元资源,打造党员“三进三助”和“五个一”党建品牌活动。“三进三助”即“进教室、进宿舍、进课堂、助思政、助管理、助习惯养成”,“五个一”即“每学期一堂思政讲座、一次主题班会、一周宿舍走访、一次团日活动、一次专题讲座”,学校124名党员全员上阵,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建设。学校不断整合校内校外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全力构建党政群团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紧密结合、全校教职员工通力合作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志愿服务,党团联动赋能育人实践。学校充分发挥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的引领作用,依托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为主要平台开展培养教育,党团联动,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执勤、地铁站志愿服务、助学支教结对帮扶、乡村振兴建设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师生走向街头、社区、地铁站、结对学校、帮扶乡村,开展“党建+地铁站城市文明共建”活动、“党建+结对帮扶乡村小学”活动等,让“党建红”与“志愿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交相辉映,同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长,为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商贸志愿者的使命与担当。 党心艺韵,“书记项目”赋能德育保障。学校党委秉持党建与德育深度融合的理念,以“党心艺韵——党建+艺术疗愈”护航学生心理健康为抓手,开启“书记项目”赋能德育工作的新篇章。学校党委书记牵头,将德育工作作为党建的“一号工程”,致力于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文明校园品牌。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书记项目”从顶层设计入手,依托专业特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推动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让学生在感受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与道德品质,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建设 推动德育工作入脑入心入行 学校以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守正德育”品牌建设为抓手,注重德育实践的可感可知,推动德育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真正让德育工作入脑入心入行。 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与改革,积极构建“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实践课程为拓展、以网络课程为补充”的“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大思政课”,实现学生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不断深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和责任担当。举办“党史学习一诗一史”微课堂、“红色家书”经典诵读,每学期参与师生3000余人次。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主题实践活动。 推动思政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学校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在思政课程模块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增加“四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择性必修课程,开设专业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用好河南独特的教育资源,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编入校本教材,深化行业职业操守教育。 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持续推进构建“大思政”视域下党建引领的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结合的“五同五化”课程思政新模式,即:立德树人同心,着力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校部统筹同向,协同构建联动化工作体系;课程育人同力,系统推进立体化思政教学;示范辐射同频,创新打造品牌化示范模式;考核评价同优,全面保障精准化改革成效。建立教师课程思政责任制,明确“责任田”,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升级。学校于2023年9月获批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8门、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学校参编教育部门国家规划“大思政”教材《职业素养》及河南省职业院校一流优质思政教材《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 活动润心 充分发挥德育特色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坚持打造“守正德育”品牌,在德育工作的框架下,提炼出学校“生活德育四大技能、常规德育四张名片、拓展德育四大节日”的德育特色,充分发挥德育特色示范引领作用。 “生活德育四大技能”是指“能文、能武、有品、有味”。“能文”即学生要掌握传统文学技能,会背唐诗宋词三百首;“能武”即学生要掌握传统体育技能,会打陈氏混元24式太极拳;“有品”即学生要掌握传统国粹技能,能够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会识别若干种中药材;“有味”即学生要掌握日常生活技能,会做“四菜一汤”。“生活德育四大技能”融德育于生活,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好德育的“根”,使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打造生活德育特色课程,促进学生懂礼守德、德行双修,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特色技能,真正为学生赋志、赋智、赋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常规德育四张名片”是指学校在长期育人实践中打造的“文明礼仪、环境卫生、自主管理、集体跑操”四张名片。在文明礼仪方面,学校定期开展礼仪社团活动,设定文明礼仪专项提升月,如学雷锋活动月(每年3月)、爱国卫生活动月(每年4月)、文明素养提升月(每年5月)、行为规范养成月(每年9月)等,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专项提升月的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践行文明礼仪,提升综合素质。在环境卫生方面,学校持续开展劳动教育值周班活动,让每名学生都参与校园卫生打扫,成为学校良好环境卫生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创新开设“电器维修”“绳艺手工制作”“种植”“直播助农实践”“智能家居安装调试”“陶瓷拉坯与烧制”“空间改造与装饰实践”“首饰制作”等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在课程中培养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助力社区开展劳动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开展“劳动美”志愿服务活动37次,持续帮扶郑州市航海东路街道办事处困境儿童3人,受到辖区居民的赞赏。在自主管理方面,学校以学生参与学校德育管理为契机,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抓手,大力推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建设,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队伍“自主发展、自主管理”。在集体跑操方面,学校在学生跑操的过程中,关注跑操的力度、密度、速度、响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展现出商贸学子的精气神和凝聚力。 “拓展德育四大节日”是指春季的职业体验节、夏季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的体育健康节、冬季的全员技能节。每年春季,学校都会举办职业体验节,让学生以今日之职业体验,培养明日之岗位能力,打通通往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学生培养为未来可期的专门人才;每年5月,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各个社团活动、各项主题教育分动态、静态进行集中开展,成为学校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每年秋季,学校充分利用体育健康节,既在体育竞技上下功夫,也在健康管理上下功夫,既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也让学生学会1—2项健身项目;每年12月,学校按照河南省及郑州市相关比赛要求,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个人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代练,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教育部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教育部门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创新成果优秀奖、全国乡村振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家长学校、郑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健康单位等百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校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保障,学校学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将始终坚守“守正德育”理念,深化德育工作创新。以党建为坚实引领,持续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德育活动载体,让生活德育、常规德育、拓展德育更具活力与实效。进一步推动德育成果转化,使德育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以德育为引擎,驱动学校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育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新篇章。 (河南省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党委书记 马越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