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目标,鼓励专业教师持续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围绕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强素质、懂理论、善实践、懂研究”的人才培养目标,鼓励教师以实践理念和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引,立足本专业学生特点,确定课程目标。在教学中践行“需求导向、问题中心、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的理念。为进一步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增强思政育人成效,课程教学以幼儿园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从课程内容更新与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模式变革、思政教学改革3个方面入手,通过实施“两翼并进、三阶一贯、三维相融”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引导学生力学笃行、研思结合、厚植师德师风,为学生未来成为学前教育机构骨干教师打下基础。 “思想引领、两翼并进”,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学院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聚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发现专业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视理论性和逻辑性,忽视实用性和操作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毕业生反映学到的专业知识很难解决在实际幼儿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教育学院以OBE教育理念和实践理念为引领,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革新“两翼”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翼”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重组与更新,教育学院与幼儿园协同合作,共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共同开展学前教育课题研究和共建课程资源“三共”协同推动课程内容革新。学院邀请幼儿园园长进行座谈,深入调研了解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梳理各专业课程内容中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间的逻辑关系,围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商定课程教学内容。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互相加入对方的课题研究,学院教师参与指导幼儿园教师的课题,同时幼儿园作为团队的课题研究基地,支持学院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与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并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对应建设了“1+2+N”多维教学资源。“1”指依托慕课平台建设各专业课程线上学习资源库,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章节测验等;“2”指建设幼儿园虚拟仿真实训室和实践基地两种实践场所;“N”指多种多媒体化实例资源,学院与合作幼儿园共同开发和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主要有游戏案例库、课程故事案例库、环创案例库、玩教具作品集等各类线上学习资源。同时重视专业课程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出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材。 另一“翼”指推动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方法革新。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整合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网络资源空间、合作学习的社交空间和开展实践活动的物理空间(实训室和幼儿园)三维空间融合,与幼儿园协同育人。学院聘请合作幼儿园骨干教师作为各门专业课程的学生导师,与学院教师一起参与课程教学。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实践教学中,鼓励教师实施“案例导引,问题贯通,实践驱动”的教学路径,通过导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问题,将研讨问题解决方案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并给予学生在实训室或幼儿园将方案付诸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任务中解决实际环创问题。 “三阶递进、评价贯通”,提升学生学习迁移能力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院教师发现学生问题意识薄弱,遇到问题缺少对其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难以对学习成果进行持续反思,学生的学习大多停留在浅层学习阶段,很难将所学内容迁移到幼儿园较复杂的保教工作中。为此,学院支持教师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了“三阶递进”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为例,课前,学生主要通过观看线上微课、进行章节测验和小组研讨案例等方式,线上自主学习环创的基础知识点。课中,通过四部曲“问题驱动”任务式学习和“四共协同”项目化学习让学生逐步将环创知识运用于解决幼儿园环创实际问题。 在任务式学习中,第一步,抛出环境创设实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第二步,学生通过小组分析研讨引出案例中存在的主要环创问题;第三步,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以思维导图或环境设计图的形式呈现;第四步,分享交流小组合作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汇报的方案进行自评与互评。课后,教师布置拓展任务,引导学生依托线上查阅资料和线下讨论的方式完成拓展任务。 在项目化学习中,通过学院、幼儿园双方教师“共商—共讨—共施—共评”“四共协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第一步,学院教师与幼儿园在共研环创课题过程中,发现幼儿园亟待解决的环创问题,依托这些问题,共同商量并确定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主题;第二步,构建学生、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三方互动的学习共同体,组织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围绕主题分小组共同合作探讨可行的环创方案;第三步,指导学生到幼儿园或虚拟仿真实训室将方案付诸实施,并根据实施过程撰写环创案例;第四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案例成果汇报,引导学生在小组自评、互评的同时,与幼儿园教师共同总结和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课后,教师布置拓展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线上研讨两种方式改进课中设计的环创方案或作品。 教师线上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各种互动活动,创设高效混合式学习环境,线下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采用“理解环创理念—分析解决环创问题—创新环创思路”“三阶递进”学习方式,推动学生对环创问题进行深度探究,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学习成效。团队教师对应混合式教学的3个阶段,构建了“三化两维”评价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专业课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教师评价、线上平台测评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在教学中实行“数字化、精细化、动态化”三化过程评价。一是借助数字化平台记录学生线上学习数据,追踪学生学习情况,并设置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线上学习,课程结束前,根据线上积分评选出10名“线上学习之星”;二是设置精细化的评价标准,教师对小组任务或实践作业制定评价量规,细化各项评价指标,并在学习通平台设置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两种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进行反思式学习;三是运用动态化评价机制,即关注学生在学习各阶段的点滴进步,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让学生有反思改进的时间,推动学生通过研讨改进建议,不断完善任务方案,教师对改进后的结果进行再评价。 改进专业课程结果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实施多维结果评价,即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思政元素等多个维度进行期末考核。以“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为例,通过环境设计题和游戏材料设计制作题考查学生运用环创知识解决幼儿园实际环创问题的能力。课程思政考核内容以专业知识为载体,通过让学生分析师幼关系或家园关系的相关案例,考查学生对教师在处理师幼关系或家园关系过程中体现的师德品质的理解和认同。 “三维相融、校园协同”,增强思政育人成效 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展开的重要渠道,为破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融入生硬,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等问题,专业课程实施“融合环创知识、融通教学全程、融入‘第二课堂’”的“三维相融”思政育人举措,增强思政育人成效。 促进师德师风元素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相融合,即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重点聚焦师德师风,梳理师德师风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找到师德师风元素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融合点,共梳理出“依法执教、爱护幼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情怀、职业理想”“尊重幼儿、具有四心”“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等10个课程思政融合点。 将案例、故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教师与幼儿园共同收集生动有趣的师德师风故事、新闻热点和幼儿园教育典型案例,协同合作建设思政案例库。通过“课前案例导学—课中案例互动研讨—课后案例拓展”将案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课前进行思政案例导学,教师依托学习通平台,在每次新课开始前将课程思政案例资源提前一周推送给学生。教师在线上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鼓励学生线上学习课程思政案例。课中进行思政案例互动研讨,教师在线下课堂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开展小组互动交流研讨,研讨结束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阐述研讨结果,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结合知识点升华学生对案例中蕴含的教师道德品质的情感认同。为了促进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深层学习,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活动,并在线上开展阅读沙龙研讨,领悟书中教育家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 将师德师风规范要求融入学生在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学院实施“双导师”制,学生在学院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引领下在幼儿园开展各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活动。学生将实践成果通过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教师设置评价指标引导学生汇报后对自己在活动中践行师德师风的情况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从而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教育学院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为先导,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引导教师将学生主体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了校内外实践基地,与幼儿园开展产教协同育人,部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幼儿园真实场景下完成,将理论学习、知识转化、能力培养有机贯穿于专业课程整体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推进学生深度学习。“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环境创设”“手工制作”“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专业课程由专任教师与一线幼儿园教师开展合作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目前,共建设有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 未来,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将继续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强与幼儿园协作的深度,创新协作形式,促进学生学用结合、学研结合,高效率实现学习目标,推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2024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两翼并进·三阶一贯·四共三融:‘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冯芳 张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