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3 星期二
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建“学赛创用”互融培养体系 育新工科人才

  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推进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2021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落实OBE理念,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着力打造“学—赛—创—用”互融培养体系,成效显著。该体系以“学”为核心,以“赛”为抓手,以“创”为路径,以“用”为目标,将“学、赛、创、用”有机融合联动。通过“学与赛”“学与创”“赛与创”“创与用”的有机互融,夯实工程应用基础;通过“学”与“用”的联动,贯通工程应用人才培养链路。

  以学为基、“学赛融合”,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程定位,实现“三化四真”,即通过“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考核、资源建设及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内容呈现方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真情境、真学、真做、真会”,彰显课程的应用性。以学强赛、以赛促学,注重课赛融合,将竞赛项目融入课程教学,通过竞赛项目驱动教学。一是通过课程学习支持、支撑学科竞赛,帮助学生掌握完成竞赛项目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获批“计算机网络”“密码学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综合创新能力提升的社会实践课程”“操作系统”“Python编程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9门省级本科一流课程,出版教材5本,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以赛为要、“赛创融合”,实施“一类一赛”竞赛管理。学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学科竞赛,以学科竞赛带动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赛创融合”。启动“一类一赛”行动计划,选拔优秀教师和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别竞赛,形成点上突破,树立标杆,发挥带动效应。一是打造“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类、“ACM”“蓝桥杯”等软件开发类、“计算机设计大赛”“艺术设计大赛”等创意设计类、“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计算机技能大赛”等技术应用类四大类赛事;二是面向学院学生年均开展50余个项目驱动式综合能力实训项目,年均覆盖200余人,形成新工科背景下“以创新为一条主线,智慧教育、工业智联、群体智能、工业互联网、计算机与大数据五大模块,大一至大四四个层级”的“154”工程训练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近3年,学院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别奖项300余项。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类竞赛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黄冈师范学院在2012—2022年计算机类竞赛中获奖数量排在全国Top18%。

  以创为核、“学创融合”,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依托黄冈师范学院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学院积极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孵化推进、创业服务优化“三项行动”。构建课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四位一体”能力导向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带学、以学辅创”。一是将创新创业思想和理念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二是加大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力度,扶持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孵化竞赛项目,宣传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学风。

  学院建有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创新创业空间,有3个创新工作室、5个学生科技创新社团,编撰讲义50余册,年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0余项,搭建了创新创业工作平台,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2023届毕业生姚凯禄、2022届毕业生姚振等获评湖北省自主创业类“长江学子”。

  以用为本、“学用融合”,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软件工程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信创产业、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大健康产业3个行业领域。一是积极构建“校地、校企”共建共享平台,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学生入企进行真实环境岗位实践锻炼和学习,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二是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共建、共同讲授课程,共建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学生通过企业实践锻炼,了解生产过程,体验不同岗位,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将“学用相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近3年,软件工程专业主持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企业横向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获批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余项,获批工信部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年均引进经费800余万元;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10余项。

  展望未来,软件工程专业将立足专业特色和学院优势,传承“黄师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玉蓉 胡志华 周静 刘重)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8建“学赛创用”互融培养体系 育新工科人才 关玉蓉 胡志华 周静 刘重2024-12-03 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2 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