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无疑是一个复杂的学术议题,承载价值多元、涉及范围广泛、思想内蕴丰富,需要多维度、多层次深化相关议题研究。由刘焱教授、李栋博士撰写的《新时代大学文化基本问题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一书,聚焦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对大学文化的理论视域、结构体系、现实形态、主体选择与历史文化环境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在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分析大学文化的源与流、历史与现代的关系。 本书的几个核心观点颇有新意: 其一,把握大学的文化属性,关键是正确理解大学与文化的关系。 其二,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现代大学在现代化发展潮流中诞生,其功能和作用随着时代不断拓展,不断彰显其鲜明文化属性。 其三,大学文化发展绝非纯客观过程,而是一个主观能动、主体选择、动态有为的历史进程,并进而彰显个性特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是一种“个体的、孤立的、偶然的”事件,而是贯穿于文化共同体之中的群体性意识、自觉选择和精神状态。 其四,大学文化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特征。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大学文化日益呈现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内容,分别对应大学文化的意义体系、规范体系、互动模式和环境场域。这种层次结构在人类实践中不断生成,是社会实践结构的显性表征。本书从类型学角度分析了大学的政治文化、学术文化、道德文化、社团文化、校史文化、环境文化等,深刻描绘新时代中国大学文化的现实图景。 其五,中国大学的发展需要文化治理的有益尝试。大学制度机制构建,既要在外部关系上确立大学独立自主的办学地位,又要在内部关系上确立以学术为中心的价值系统。一方面要立足多元主体的现实,处理好大学内部的复杂关系,统合各种权力主体和办学要素,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另一方面,要对外部需求作出回应,构建大学与外部社会互动机制。 新时代中国大学要不断担当新的文化使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数字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大变革,必须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塑造更具有文化根性和时代特色的大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大学强大的文化之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作者系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河北地质大学原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