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我跟随张延银老师的领读集中阅读了《大地上的事情》。语言朴实无华,叙述后直抒胸臆,没有一点儿刻意描绘和溢美之词,但这样直白的描写、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无不显示出大地的儿子——苇岸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仿佛能令人感悟到大至宇宙、小至人间,一切美之所在的真谛。由于爱得深沉,他眼里常常含着泪水,才对身边的万物观察细致入微。 麻雀——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动物,但苇岸对它情有独钟。书中每一个篇章几乎都有麻雀的身影,有特意观察,有无意造访,也有应景而至。在作者心里,麻雀是灵魂之鸟,人鸟之间多么和谐,多么信任!人的存在,使鸟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的生活平添了不少情味。“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诗人杜甫与鸬鹚初次相遇,便很快取得了它的信任,进而成为须臾不离的朋友。人与鸟像是一支动人乐曲中不停跳动的音符,像是一幅美好图画中闪光的色彩。这境界是和谐的极致。 在北方,雪是冬季的使者,它似精灵,净化着人间的污点。但随着环境的改变,大地升温,气候变暖。冬天,雪能否来临,已变幻莫测。因而,一到冬季,作者也忧心忡忡或欣喜若狂。 “雪是更大的一棵树上的果实,被一场世界之外的大风刮落。它们漂泊到大地各处,它们携带的纯洁,不久即繁衍成春天动人的花朵。”这是苇岸对雪的表白。 “积雪收缩,并非因为气温升高了,而是大地的体温在吸收它们。”这是无奈的调侃。 “进入冬天,便怀念雪。一个冬天,迎来几场大雪,本是平平常常的事情,如今,已成为一种奢求(谁剥夺了我们这个天定的权利?)”这是面对苍天的呼吁和呐喊,也是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质问和谴责。 “为谁辛苦为谁甜?”文中养蜂人介绍关于蜜蜂的一生,就是对这句话的极好诠释。“在花丛流蜜季节,忘我的采集,常使蜜蜂三个月的寿命,降至一个月左右。它们每次出场,要采成百上千朵花的蜜,才能装满它们那小小的蜜囊。若是归途迷路,最终饿死,它们自己也不取用。”读到这里,我泪眼蒙眬。蜜蜂的勤劳与忘我,可歌可泣,令人钦佩。 养蜂人“孤单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警示,并真诚地告诫整个世界与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发展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生的故乡”。这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更是一种拯救人类文明的大爱情怀。 掩卷沉思,苇岸的忧思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也应该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事物。科技的迅猛发展令人欣喜,对自然的破坏也令人担忧,但人类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中遭受到严厉的惩罚。现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一种风尚、一种责任。人们的责任意识,正一天天增强。 今晨,我去公园散步。一大片“粉色云朵”飘然眼前,又似棉花糖,松松的、软软的、绵绵的、雾蒙蒙的,真想拥抱入怀。近看,原来是粉黛草。好美!有人在拍照,有人在观赏、惊叹——这么美的景致,谁也不忍心破坏。 沿小路前行,丛林中突然飞下来一大群麻雀、喜鹊、斑鸠,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鸟,落在草坪上,黄色似秋天的一团草,黑色似点点墨花,散步、觅食、嬉戏。有人经过,又机警飞起,落在不远处的枝头,呼朋引伴,欢声雀跃。不一会儿,又倏然飞落,或者斜飞向另一枝头……好一幅和谐、优美的画面。 我不忍打扰,想拿出手机,偷偷拍下几个镜头,但灵敏机警的小家伙们马上飞走了,不给我一点儿对焦的机会。也许还没从曾被人类伤害的阴影中缓过神来,也许对人类还有些不相信,面对受惊的它们,我只好留下歉意的微笑,悄悄走开。还它们以自由、平静、安详的和谐环境,让它们对人类多一些信任吧。 但我想,今天这群小鸟的造访,不就是人类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吗?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作者系山东省安丘市景芝初级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