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7 星期三
非遗舞蹈进校园助力文化传承

  从“进校园”到“在校园”,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愿景是助力非遗的有效传承

  近日,在陕西横山第二中学的操场上,2400名学生严整有序地跳起了横山老腰鼓操,在青少年强劲有力的舞步中,这项非遗舞蹈项目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此同时,在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第二小学,牵羊舞艺术队的200名学生在18名骨干教师的指导下翩然起舞,演绎着苗族的传统艺术,彰显着非遗舞蹈赋予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了青少年对非遗的浓厚兴趣。

  非遗进校园是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并提出在中小学、高校、职业学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非遗舞蹈的校园推广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引。近年来,在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的政策指导下,不少非遗舞蹈项目正在以体育课、课间操、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等形式融入校园生活,在有效培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同时,推动了非遗项目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弘扬,促成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少年的双向奔赴。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主要实施路径是融入体育运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将非遗舞蹈引进校园,能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和潜能。非遗舞蹈通常指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是一种源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形式的文化遗产。非遗舞蹈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民间舞蹈元素的传承,包括依托于特定历史背景的故事、动作和道具等。然而,这些传统元素往往难以吸引当代青少年的注意。在融入校园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应在保持传统舞蹈特色的基础上,自觉加入能反映时代精神、吸引年轻受众的文化“符号”,充分调动他们对非遗舞蹈的兴趣,增加参与度。舞动于横山第二中学的老腰鼓操既保留了传统老腰鼓的历史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广播体操的节奏感。在跳操时,传统老腰鼓的配乐和广播体操的口号同时响起,能让学生随着音乐迅速“燃起来”,提升运动效能,助力身体素质的提升。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核心教育功能在于拓展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围绕音乐和美术这两个艺术门类展开。非遗舞蹈的引入用舞蹈知识和技能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掌握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背景、造型舞姿、服饰文化等。针对学校的现行培养方案,我们可通过添加非遗舞蹈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与非遗舞蹈实践、定期举办非遗舞蹈活动等方式拓展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切身参与非遗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在互动式体验中逐步建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对民族文化根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广顺镇第二小学的学生在体验非遗舞蹈“牵羊”时不仅能习得系统化的民间舞蹈节奏、动作等知识,也能收获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从“进校园”到“在校园”,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愿景是助力非遗的有效传承。近年来,教育部分批次评选并公布了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展现了非遗依托于校园传承所取得的成效。除了通过校园课程、体育活动将非遗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团组织建立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实现从学生到传承人的身份转换。

  非遗舞蹈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非遗舞蹈进校园的举措一方面能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有效传承非遗,将非遗保护的工作落到实处。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非遗传承单位和各级学校应继续完善非遗进校园的长效机制,用校园传承的方式焕活传统非遗项目,拯救濒危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技艺”,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少年的双向奔赴中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评论·时评 02非遗舞蹈进校园助力文化传承 李晓唱2024-11-27 2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