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临沂大学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学校始终坚持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城校融通为载体、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科教融汇为抓手,深入推进“三融”育人模式改革,打造“城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高质量专业体系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十强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构建“ABC”三级专业建设与动态调整机制。近3年,优化调整了35个专业,形成了现代商贸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文化产业、教师教育7个应用型专业群,其中4个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校获评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强“四新”专业建设。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探索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专业内涵,建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新”专业和新兴专业。实施校内专业认证工程,构建了校级专业认证体系,确保3年内校级认证专业全覆盖;实施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工程,理工农医类专业开设5门体现交叉融合创新等“四新”理念的课程,师范类专业开设5门学科教育和基础教育交叉融合的课程,所有专业实现专业与行业产业的对接;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工程,对11个国家一流、24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实施经费配套与指标联动机制,确保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比赛、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聚焦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协同育人平台 统筹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城校融通”“三融”育人模式改革,加强产业学院、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合作平台建设,构建集人才培养、企业服务、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科教产”人才培养共同体,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所有专业全覆盖,助推产业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建设,获批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3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打造校内外一体化产学研基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02个(省级6个)。深化科教融汇,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推动将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鼓励学生进项目、进团队,推进育人成果产出。近3年,在校本科生发表论文1602篇,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3023项(国家奖项589项),获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81项。推进城校融通,强化平台协同育人。与临沂市联合成立山东省高校首个碳中和学院和山东省高校首个实体建制运行的乡村振兴学院,共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等一批合作平台,打造合作共建格局,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聚焦人才培养主渠道,打造一流课程资源 按照“企业参与、突出实践、能力导向、专创融合”的要求,完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拓展实践、专业综合实践”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化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模式改革,将产业技术和科学前沿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将行业案例和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提高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知识图谱、数字教材和智慧课程建设。加强信息化教学,建设线上课程89门,引进在线开放课程2000余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覆盖所有课程;加强一流课程和案例库建设,征集优秀教学案例1108个,出版案例集3部,获批66门省级一流课程;坚持课程思政全覆盖,开展全员思政培训,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52门、思政教改项目174项,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个;强化实践教学,加大自制仪器的研发力度,自制仪器设备119套;实施教材建设行动计划,出版教材88部、数字教材6部,推进教材课程一体化建设和教学数智化转型。 聚焦“双师型”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完善师资双向交流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深入实施“百家企业进校园、千名教师进行业、万名学子进产业”的“百千万工程”,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引入行业产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推进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近3年,教师到企业挂职1028名,其中,科技副总31名,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双师型”教师达到512名。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构建教学科研相互融合的教学团队。坚持“名师带团队、团队建课程”的建设思路,将教师培养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加强有组织的教研,实施“双带头人”制度,推动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转化为学生实践训练项目,打造立体化的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近3年,教学科研团队转化前沿课程187门,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5项,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30项,6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3个团队获评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聚焦创新能力培养,打造“双向驱动、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将教师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等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纳入教学业绩评价体系。2024年,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银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岗位创业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每学期开出110门次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专创融合,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能”的实践教学模式,健全创新创业与学生竞赛管理制度,制定创新创业活动学分置换办法,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学生竞赛参与率超过90%。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未来,临沂大学将以昂扬奋发的姿态,不断优化“三融”育人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校地企合作模式进入合作共赢新阶段。 (本文系2023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城校融通’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3005]阶段性成果) (李道勇 吕慎金 张书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