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 星期二
西南财经大学数学学院
坚持“四个突破” 培养数理金融学人才

  2007年,西南财经大学在应用经济学学科下自主设立金融与数学的交叉学科二级硕士点数理金融学,由数学学院负责人才培养工作。17年来,数学学院依托学校财经特色,秉持“提高国际化水平、强调跨学科融合、注重科研能力养成”的培养宗旨,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因材施教、针对性强”的培养体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突破”,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400余名“数学基础扎实,金融学基础深厚”的优秀数理金融学人才。

  突破专业知识边界

  数学学院针对数理金融学的人才培养,致力于突破传统单一的专业界限,有机组合、交叉、融合包括数学、金融和计算机等在内的学科专业知识,力求优化研究生的数理金融学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能够用系统综合性的思维方法、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解决经济数学、金融数学等交叉学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院科学制定数理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及教材建设等方面着手,紧跟金融行业发展步伐,把数理金融学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及时纳入教学体系,以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探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传承金融知识与文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突破课程设置壁垒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影响学生发展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数学学院高度重视数理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学科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既立足学院课程数理基础强的优势,也依托学校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金融理论强的特点,打破学院之间课程设置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数学学院数理金融学研究生可选择金融学院开设的“金融风险管理”“量化金融”和“程式化交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5年来,数理金融学研究生的金融素养显著提高,课程体系广受学生好评。为夯实数理金融学研究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2022年秋(春)季学期起,数学学院继续与学校统计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合作,联通部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持续扩大课程共享面。

  突破学习研究场域

  研究场域是指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产教融合变革等。数学学院致力于提升数理金融学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依托学校学生出国(境)交流资助计划及管理办法,鼓励学生“走出去”,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等国(境)外高水平院校开展交流学习和学术研究,提升其参与国际交流的层次与规模,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同时,学院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高校若干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长期开设“数理金融前沿”“随机控制与优化”等海外学者短期课程。与此同时,数学学院还积极探索数理金融学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校友结合工作实践“出题”,研究生“答题”,全方位构建“专业学习与金融科技实践对接”的教育实践体系,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与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新学院导师与行业导师合作育人模式,引导研究生聚焦科学研究的“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与行业专业人士互动,在“实战”中“练兵”,提升金融科技领域认知,明晰数理金融学人才结构需求,明确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方向。

  突破科研训练模式

  科研活动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指标,科研素养是研究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数学学院把提升数理金融学研究生科研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开展实施一系列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明确目标导航,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科研专题培训,着力构建系统性、全链条、有组织的科研能力训练体系。压实导师人才培养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导师考核工作和指导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建立导师指导研究生科研训练档案,定期开展导师考核。搭建科研训练平台,学院每年11月举行研究生学术活动月,连续7年举办数理金融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支持学生到国(境)内外参加学术会议,近几年,数理金融学研究生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加。

  展望未来,数学学院数理金融学人才培养将聚焦“现代化”“高质量”,更加注重交叉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适应金融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跨学科融合、跨学院培养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数理金融学人才。(马敬堂 樊俊飞 丁川)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0坚持“四个突破” 培养数理金融学人才 马敬堂 樊俊飞 丁川2024-11-12 西南财经大学数学学院 2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