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星期五
教育数字化塑造学习型社会新样态

  只要有主观意愿和需求,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

  随着“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深入人心,“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全国各省份联动展开。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如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并且创造性地与教育数字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据统计,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从1982年的8年出头跃升至11.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实现了从0.26%到60.2%的历史性飞跃。这些成就无疑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然而,面对当前社会生产的多元化与复杂化需求,劳动力人口的知识技能结构和创新能力尚存在结构与质的差距。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深刻变革。学习,较之教育,是一个更为广泛和灵活的概念,只要人们有学习的主观意愿和需求,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例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教育资源中心,这是我国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上的瞩目成就。此外,还有不少平台或在线社区,也以其强交互性、高更新率、高贡献度的资源生成与循环,成为人们依赖的高度个性化的数字学习资源与媒介。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习成为贯穿每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利。人们可以依托教育数字化跨越时空的内容通道和制度桥梁,得到同样优质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坚持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以创新实践为驱动,将有力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全面深化。

  持续优化数字学习体验。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和数字大学等数字平台与学习社区,逐步改变过于侧重理论讲授和知识记忆的教学方式。通过适配各类数字化学习载体,动态更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积极发展移动学习、社交化学习、游戏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等,让学习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

  构建创新学习激励机制。以国家平台为载体和枢纽,针对学习体验进行智能化升级,扩大学习者范围。可依次针对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三大学习群体,分步骤优化学习的交互功能。例如,可探索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制度,强化学习者的反馈联结,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用户黏性。

  构建产教融合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教育部门可发挥主体作用,协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学习与社会发展的联动,试点建立学习成果与职业发展的直接关联。例如,积极拓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认证等多元化认证渠道,促进学习成果的数字化呈现。这不仅能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认证途径,也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估依据。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对学习成果的认可度,鼓励企业在招聘与晋升过程中,将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同时,在技能认证过程中参与内容设计与考评标准制定。

  充分激发老年人群数字潜能。以老年大学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为支点,可将丰富的数字资源下沉至基层社区。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设计符合其学习习惯和需求的教育资源与便捷易用的智能终端。这样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让他们不仅能够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乐趣,更能在此过程中不断充实自我、拓宽视野,轻松跨越数字鸿沟。积极探索推广智慧养老服务,增强老年人在数字时代和少子化时代的生活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与生活品质,让数字红利惠及每一位长者。

  学习型社会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人们根据实践发展的需求来主动建构的。教育数字化正在重塑教育的新形态,打破学校教育的边界,让“大教育观”浸润全社会。将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整体规划,终身学习体系必然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也正在成为我国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评论·观察 02教育数字化塑造学习型社会新样态 王学男2024-11-08 2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