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展台
2024-11-07 星期四
重庆师范大学
四级·五位·六维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为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重庆师范大学秉承“专业与爱”的工作理念,适应新形势心理育人需求,积极探索“四级·五位·六维”(即有效夯实“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纵深网络,完善“课程教学—心理活动—危机干预—心理服务—平台建设”“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强化“自知自助—朋辈互喻—校院联动—校际合作—家校协作—医校联合”六维互动全方位格局)心理育人模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四级网络

  编织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网”

  以早发现、早预防为工作目标,打造校级心理中心、院系心理专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寝室长(学生个体)四级心理健康预警网络,夯实预警成效。坚持预防为主,制定《咨询师操作手册》《心理专员操作手册》《心理委员操作手册》等工具箱,明确工作职责,实施心理预警标准化操作,规范预警处理流程,实现心理预警科学化、标准化;坚持重点突出,面向新生、毕业生、重点人群三类群体适时开展心理状态摸底。每年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实现测评建档全覆盖;每年开展毕业生心理状态排查,实现摸底全覆盖;每月“心情温度计”实现全校学生全覆盖,每周“心理危机周报”实现重点学生全覆盖,形成“一生一档”心理健康记录册,及早实施、精准干预;为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重点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通过医校联合模式及时干预、常年追踪高风险重点人群。

  五位一体

  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依托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每年覆盖全体新生,连续十年课程满意度高,获评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根据不同学生群体需求分别开设“心理委员胜任力”“女性心理学”等通识选修课,充分发挥课堂的宣传普及、体验训练等心理育人功能;面向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微专业,提升学校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围绕“比赛、沙龙、活动、讲座、团辅”五大板块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着力提升“做中学”的迁移能力。通过微课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达到以赛代练的育人功能;通过读书分享会、心理委员交流等主题沙龙,发挥朋辈互助效应;每年定期开展“3·25”“5·25”“11·25”心理活动月/周,参与师生上万人次。其中,特色品牌“荧光夜跑”赋能活动吸引全校千余名师生全年参与线上打卡;通过学生讲师团、成长故事分享会等,强化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通过和谐人际、情绪管理等主题团辅,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生成。

  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及专业要求,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值班、预约、接待、分流、咨询、转介、重点反馈等工作程序。完善咨询分流机制,实现心理服务零等待;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每年面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设立心灵驿站,实现心理育人工作下沉学生社区;开展学生宿舍“心理之家”建设,打通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素质培养“最后一公里”。

  组建专业团队,依据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明确问题—保障安全—给予支持—提出应对方式—制订计划—获取承诺),规范心理危机处置流程,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时效。每年百余名学生得到及时心理干预,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搭建高水平工作平台,为学校心理育人提质增效提供保障。多年来,学校先后获批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高校、重庆市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重庆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队伍研修基地等工作平台,不断促进学校心理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六维互动

  擘画学生健康成长的“同心圆”

  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升学生自我关照、自我调适、自我成长的能力。学生原创情景剧《麻花进化论》聚焦学业压力找到解决之道,《拯救恋爱脑》鼓励大家正确看待亲密关系……学生作品先后荣获全国心理情景剧一等奖、重庆市特等奖,被央视《心理访谈》栏目展播;学生微课“学会拒绝,勇敢说‘不’”带领大家探索人际关系的奥妙并荣获重庆市第十五届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决赛一等奖;学生们在助人为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6名学生先后获评全国高校百佳心理委员。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朋辈引领示范作用。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有效夯实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网络。长期开展心理委员课程教学、团辅培训、沙龙交流、专项训练、朋辈督导等,为心理委员成长提供支持与指导,有效提升心理委员服务能力。学校成功承办第四期“全国高校心理委员标准化教学研讨暨心理委员督导会议”,校园内形成“自助—互助—成长”的朋辈互喻浓厚氛围。

  构建校院两级心理育人服务机制,指导各学院设置二级心理工作站,打造心理育人多维阵地。建立“1+17”心理危机处置协同机制,“1”即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17”指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进一步夯实“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全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依托“重庆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等平台,建立示范中心联盟,打造区域心理育人共同体。举办示范中心主任圆桌论坛,共同研判学生成长现状,把脉学生成长规律;开展重庆市心理骨干教师专题培训,传递育人正能量;通过校际辅导员工作论坛,促进工作经验交流与学习;设置心理专员工作沙龙,查摆问题、探索共性、寻找解决办法。

  建立健全“家校医”协同机制。强化家校共育,通过新生家长第一课、百人千户家访、云端家长会等,多形式多渠道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强化“医校联合”,与辖区内医院建立合作机制,畅通危机学生转介绿色通道,提供专业支持;联合医院、家庭建立并完善重点学生会商及复盘机制。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育人工作历经多年发展,通过“四级网络、五位一体、六维互动”的实践探索,为学生健康成长打造全周期服务链条,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作模式与品牌。学校心理育人成果丰富,获批多个省部级工作平台,获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等,在区域内示范效应显著、社会影响良好。

  (本文系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教思政厅函〔2023〕3号]、重庆市高校中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项目[渝教工委函〔2023〕80号]阶段性成果)

  (赵秀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0四级·五位·六维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赵秀娟2024-11-07 重庆师范大学 2 2024年1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