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星期三
一树红花照碧海
——《珊瑚在歌唱》的艺术纵深与心灵塑造
  《珊瑚在歌唱》

  王棵 著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珊瑚在歌唱》是作家王棵的第三部少儿小说,王棵继续在其怀有深情的、谙熟的海洋题材里深耕并形成了新的突破。该书为孩子们展现了旖旎迷人的海底风光、缤纷多彩的珊瑚世界,并以女孩每朵为主体视角,讲述了海洋生态志愿者、珊瑚研究专家等人清理海洋污染、救助海洋生物、培养珊瑚苗圃、种植珊瑚的感人故事。作为一名年少的参与者,她也从中收获了成长的力量。

  在书中,作者将文学性、儿童性、自然性与人文性等方面相融汇,为少儿主题类作品创作由题材创新朝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方向掘进做了较好的示范。儿童文学中,关于海洋生态和珊瑚保护的作品并不多见,艺术上成熟的就尤显稀缺,因此该书兼具了题材、思想、艺术上的优势。

  读《珊瑚在歌唱》最深的感受,是其开阔的境界和延展的时空所形成的艺术纵深效果。或许长年的军旅生涯,让王棵把军事上的大纵深立体化作战策略迁移,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上,形成了以人物心灵为突破口,按梯次层层推进的特色。如果以坐标为比喻的话,该书可以说以时间为纵轴,写出了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成长历程。以空间为横轴,让故事在山、海、城市、乡村等地域腾挪转场,在跨越陆地与海洋之中形成美学上的开阔气象,同时让山海形成精神与文化的“对话”。纵轴与横轴的交叉点,即原点,则是小说要探寻、塑造、呈现的人物内心,也就是说,该书在时空书写层面的交汇处、核心处是人的心灵——作品的终极标靶是聚焦人心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心灵美了,人与自我和谐了,那么人与自然也能和谐相处,并且能修护、保护好生态环境。《珊瑚在歌唱》从时间、物理空间、心灵空间三个维度,构建了艺术纵深性,也把作品推导进入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之境。

  第一,这部小说的艺术纵深性显现在叙事的时间纵轴线上。小说从女主人公每朵第一次接触珊瑚到立下保护珊瑚、保护海洋的志向,绵延十年时间,写出了她对珊瑚的认识从粗浅到深刻、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写出了她对珊瑚所怀有的情感波澜,初识珊瑚时内心的悸动、不小心碰断珊瑚后的歉疚、魂牵梦萦般地渴望救赎、一往情深地热爱珊瑚并立志做海洋生态的保护者;也写出了每朵的成长心路,通过对珊瑚的探索,去认识海洋、了解生命,去探索世界、发现生命的真谛,并逐步找到心之所往的方向,让自己的成长变得独特又美好。除了每朵之外,其他家庭成员,也在与珊瑚、与海洋的接触中,完成对生命、对自我的探寻——朗乐哥哥长大后投身军营成了守礁军人,妈妈走出了深海恐惧症的阴影,重新拥有了生活的热情,每朵的爸爸则如愿实现了他从事学术研究的夙愿……

  第二,这部小说的艺术纵深性显现在空间横轴线上。小说的情节分别在每朵他们度假的小海岛、潜水的海底、生活的滨海城市、珊瑚实验室等地域展开,每个场域都承载了每朵等人与珊瑚发生交集的故事。空间既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发生、结束的场域,又是一个表现人物处境的所在,《珊瑚在歌唱》中展现了小说空间的宽度,也凸显了深度。

  书中有两处空间安排得尤其巧妙,一处是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外婆家,一处是南沙海域的珊瑚礁。海拔的差距与距离的跨度,构成了这两个空间相互比对所凸显出的艺术张力。它们在时间中对话,海底隆起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海中有珊瑚,山上有珊瑚化石,沧海变成桑田,有朝一日或许山脉会化入大海,体现了山海一体的辩证关系。山与海借助珊瑚来对话,使文学中的空间性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超越其作为故事环境的作用,产生了哲思的意味。

  第三,这部小说的艺术纵深性显现在心灵的塑造上。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珊瑚在歌唱》在人物的心灵塑造上鲜明地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爱”字。爱在小说中犹如绚烂美丽的珊瑚,既摇曳多姿、神奇梦幻,又面临危机、需应对挑战,呈现了不同的面向。在每朵那里,爱与歉疚相关,因为喜爱珊瑚,她为自己不小心碰断了珊瑚而深感惭愧与不安;爱与拯救相关,她通过做珊瑚实验室的志愿者、通过亲手种植珊瑚,来表达对海洋生态的关心与热爱;爱与志向相关,不管以后从事何种职业,她都是一名海洋环境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朗乐哥哥那里,爱是一种使命,参军守护岛礁报效祖国;在每朵妈妈那里,爱是自我疗愈,走出深海恐惧症,继续热情地拥抱生活;在麦叔叔、曾阿姨、宋姐姐、邱伯伯等人那里,爱是一种担当,他们致力于守护和恢复珊瑚种群的生机,彰显了爱是修复世界的能力源。

  爱具有情感价值,也具有伦理价值,爱的彼岸是善。爱不是狭隘地面向个人或者人类,而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的伦理法则的尊重,要面向万物,面向山海自然乃至宇宙。外婆讲述的关于山与海的古老传说,质朴而本真地阐明了构建心灵世界的道理——唯善是尚。正如书中写道:“还有一种眼睛看不到的世界,在现实世界的深处,悄悄地隐藏。正因为有太多未知的世界,隐藏在人们的眼睛之外,人们才必须学会对地球、对大自然足够敬畏。”人类的认知尚存局限,却对自然有十足的傲慢之心,唯怀有善意,才能心生敬畏、守护生命家园、与万物和谐共存。小说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完成对心灵的塑造——爱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可以包容一切、化解一切,而做好人、做好事、做善事就是对爱的践行。

  歌曲《珊瑚颂》里有一句歌词“珊瑚树红春常在,风波浪里把花开”,中国文化中有“比德”之说,例如君子如玉,那么在《珊瑚在歌唱》中,“一树红花照碧海”,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珊瑚,何尝不是善良有爱的心灵的象征呢?

  作品写海、写人、写心灵,女孩每朵和哥哥立下的高尚志向,每朵妈妈的心理疗愈,科研工作者们的严谨执着,以及保护珊瑚的志愿者们的生命色彩,都在与珊瑚的接触过程中,闪耀出了人性美好的光泽。同时,我们在作品中听到了大海的呼吸、珊瑚的歌唱、心灵的搏动和梦想展翅的声响……这些声音汇聚成的音符,唱响了新时代的海洋生态之歌,加入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优美和谐的主旋律中,在美丽中国的广袤国土上传唱。

  (作者系《儿童文学》杂志主编)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 09一树红花照碧海 冯臻2024-10-16 ——《珊瑚在歌唱》的艺术纵深与心灵塑造 2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