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改风采
2024-10-15 星期二
因材施教 为特殊孩子绘就美好人生
——湖南省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株洲市特教中等职业学校)育人实录
  学生走进茶场体验采茶

  在湖南省株洲市有一所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科研于一体的15年一贯制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株洲市特教中等职业学校),一批又一批怀揣爱心与责任的教育者,踏入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他们关注每一个残疾孩子的特殊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生命的美好。

  历经近40年的探索与创新,学校秉持“为孩子未来奠基,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从生命关怀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基础,提出“三育”的育人思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学校现已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并于2024年9月正式加挂“株洲市特教中等职业学校”牌子。

  生活教育:从生命关怀出发感受美好

  从入校时任性打滚,到现在彬彬有礼,14岁的小冬(化名)发生着“蜕变”。

  “孩子有天生的感受力,真心地去接纳、相信他们,他们也会反馈给你。”时任启智部主任的何果说,小冬患有唐氏综合征,7岁入校时,孩子不仅没有规则感、生活技能不足,性格还特别犟,家人也没有办法。

  一日活动皆课程。于是,教师从见面的问好、课堂的行为、课间的洗手、课后的游戏、饭前的准备等各种细节入手,与小冬开启了一场跨越多年的课堂。

  而在校外,学校也与家长建立起深度互动。通过对家长提出个性化的家庭训练方案,不断让孩子巩固生活技能。

  “我们为每名智障学生都制定了个别化教育方案,拟定适合其个体能力及需要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训练。”学校党委书记荣军辉介绍,通过生活教育,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个体,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成长目标,最终达到学会生存、学会生活、适应社会的目的。如今,小冬不仅能够完成简单的生活技能,还会主动帮助同学,成为教师的小帮手。

  劳动教育:以特色课程培养生活技能

  秋高气爽,学校的“悯农生态园”里一片热火朝天。全体师生走出课堂,走入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化身“小菜农”,有的扛着锄头松土,有的细心移栽菜苗,有的为菜苗浇水,有的整理菜园环境……

  校长郭勇说,学校创新“劳动+康复”“劳动+课堂”等模式,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感受劳动价值、体会劳动的乐趣。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质、残障类别和年龄特点,学校开设了家政保洁、洗车、美容美发、陶艺、农业种植、手工等劳动特色课程。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一方面,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日常观察、学习成果、小组表现等维度激励学生成长,让学生有了一技之长。2022年,学校还被评为株洲市第二批中小学劳动实验校。

  职业教育:助力学子融入社会实现价值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茶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生小涛说。

  依托地方文化特色,学校11名听障学子第一次走进大山,步入茶园,尝试茶艺学习。在这里,学子们了解茶叶的制作、流通、展示、销售等全产业链流程,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目前,学校设有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工艺美术、直播电商服务、茶艺与茶营销四大中职专业,另有中西面点、汽车美容与装潢、美容美发、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等多门选修课程。学校与湖南炎佑农业有限公司、湖南丁窑陶瓷实业有限公司、株洲市互联网直播基地(总部)等多家企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训、生产、就业和销售等服务,将职业技能与特殊教育有机融合。

  2023年,在湖南省首届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优秀组织奖,有9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为了拓宽高等教育升学通道,学校与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3+2”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与湖南陶瓷技师学院建立了“3+3”预备技师培养模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株洲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小妮与株洲特殊教育学校联合成立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非遗传承基地,140多名听障生得以进一步深造。

  “老师节日快乐,我在长沙找到了工作,欢迎您以后过来玩。”教师节前夕,教师邱萄元收到了毕业生发来的祝福信息。更让她开心的是,学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她说,学校通过不断拓宽学生就业、升学渠道,真正帮助残障学生融入社会,让他们有了适应生活的勇气、立志自强的决心和健康阳光的心态。(戴凛 刘雅琼)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1因材施教 为特殊孩子绘就美好人生 戴凛 刘雅琼2024-10-15 ——湖南省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株洲市特教中等职业学校)育人实录 2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