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视窗
2024-10-15 星期二
浸润体验 身心投入 全面发展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密对接区域先进制造业数智化发展,深化教学改革,与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鹰游公司”)合作,探索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把握“现场”本质

  充实人才培养内涵

  鹰游公司是以先进装备现代化与高新材料产业化为主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早在2012年,学校即与鹰游公司开展合作,共建“鹰游机电学院”。

  2023年,学校获批首批江苏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与鹰游公司重组成立“鹰游现场工程师学院”,使培养目标实现从“现场学徒工”到“现场技术员”再到“现场工程师”的迭代。

  改组学院理事会与管理机构,明确校企双方职责,设立招生录取、淘汰、动态择优增补机制。签订“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培养协议,共商招生招工方案、共定学徒培养方案、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共培“双师”教学团队、共建课程资源、共同评价考核。

  围绕鹰游公司岗位需求,建立现场岗位胜任模型,从单个、单级岗到多级、多岗位群,基于真实岗位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设计学徒个性化培养方案,工学交替强化适应复杂岗位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公司紧缺的“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能创新、具有工匠精神”的现场工程师。

  建构“具身”课堂

  突破人才成长痛点

  “现场工程师”模式直面多场域、多情境下的工程实践任务,如大型生产线箱体类零件的加工技术,设备生产线配套系统的工程化核心技术,设备工作流程优化、工艺改进、复杂故障诊断、产品质量检测等,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素养。

  与此同时,基于“岗位”的生产性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使命、理解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依托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同育人。

  通过“现场”工程实践,实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身临其境”层次递进的“具身式”课堂,让学生参与到多场域、多情境的“现场”实践活动中,改变了传统实训教学只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与单项技能培养的模式。

  在企业导师的引领下,建立“在场体验、沉浸行动”路径,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担任现场操作师、编程师、工艺师,将系列学习情境与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相结合,形成了“教学生产化、教案图纸化、作业产品化、作品商品化”的模式。

  聚焦“实践”核心

  提升人才专业能力

  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在全校5个专业推开,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新材料智能生产与检验实训中心,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以虚补实。将企业生产现场的智能化改造、大型设备操作、程序编制与优化等转化为教学项目,创设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在与生产车间相同的工作场景中,学生执行大型碳纤维设备关键件加工工序,扮演“数控龙门现场操作工程师”,通过仿真加工关键零件,体验数控产线的操作规范、工艺流程,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产线上。

  创设“数字孪生”可视化场景,虚实交互。以纺织车间的智能输送系统为载体,校内依托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平台搭建模拟车间产线,模拟纺织车间智能输送系统的孪生状态,通过数字化复制物理实体,以实现对智能输送过程的实时监控、模拟与优化,从而显著提升智能输送产线的整体效率,增强学生的“在场感”,为学生岗位实习提前扫清障碍。“数字孪生”帮助学生以可视化与交互的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产线“现场”问题。

  进入“身临其境”的岗位流程,以虚感实。依托“鹰游”生产环境承载的实践项目,形成可感、可视、可思、可动的沉浸性、职业性、生产性岗位实境,企业“现场”就是实训课堂,“现场”岗位任务的“情境线”串联起知识与技能,蕴含的“情感线”串联起学生的探究欲、责任感及使命感。制定具有契约精神的标准规范,在规范中实现学生德技兼修、全面个性发展。

  一年多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国家教育部门立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评江苏省优质专业,校企共建课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获评“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第二批在线精品课程,被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1枚、江苏省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校企共建江苏省教学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一批专业教师脱颖而出,获得“江苏工匠”“江苏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李小蔚 徐春妹 姜永宝)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0浸润体验 身心投入 全面发展 李小蔚 徐春妹 姜永宝2024-10-15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