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德技并修是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近3年来,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在“一培两高”项目建设背景下,以省级技工院校思政引领校级、市级“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以“四匠”培育为主线的“德技并修”育人实践,持续丰富“知物由学”德育内涵,实现了学院德育管理工作的迭代升级和生态化转向。 铸魂领航:“三位一体”培育“红匠” 依标扣本,建构“道德由学”知识图谱。聚焦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红色文化”方向,分层构建爱国主义综合课程。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影片、“军歌嘹亮颂祖国·炼技成匠勇担当”歌咏比赛以及录制“百名团员讲百年百事”微团课,编写《寻家乡的红色印记》《讲百年的建党故事》等“红匠”系列读本。活用资源,开展“素养由学”主题教育。解读职场密码,拓宽工匠视野,定期邀请文化名人、劳模工匠进校园、进课堂;开设“由学讲堂之潜能提升”课堂,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深耕课堂,实施“才能由学”路径支持。“一学两堂”思政课堂行走化,“党委书记、院长思政课堂”成为“班级诊所”,“学生干部素养课堂”成为“思政午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开通思政专栏,提升融媒体思政育人实效。 修心护航:“三大工程”滋育“健匠” 体育健体,深化“一人一艺”匠星工程。实施“兴趣驱动·进阶培养·人人出彩”理念引领下的体艺育人工程,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1—2项体艺爱好或特长,篮球特色社团实践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三教”改革交流研讨活动中被浙江省列入经验介绍和成果展示内容之一。劳动教育强身,打造“一校一品”惠民工程。探索职校新课程赋能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实践,开发劳动教育精品课程,组建师生志愿送教团队,累计完成21所中小学、2000余名中小学生的送教服务,获评宁波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产业实践基地和教育改革创新惠民实事类典型案例。社团育人润心,普及“一班一特”志愿工程。以“社团建设+志愿服务”为抓手,建立“拾·匠”志愿者联盟,成立了“75(班级)+10(社团)+1(院级)”的三级志愿服务团队,学生全部注册成为志愿者,每年参与志愿活动超过5000人次、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小时。 服务助航:“三度提升”孕育“良匠” 以文化人,提升志愿服务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度。将志愿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如把学雷锋志愿服务、宁波市体育中考志愿服务和红色宣讲青年团服务分别融入3月“匠品”、5月“匠艺”和10月“匠心”主题月活动。技能助力,提升志愿服务与专业技能的效能度。例如,精密模具专业学生利用激光打印技术定制校园“专属纪念卡”、数字游戏专业学生为社区开发垃圾分类小程序、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为社区设计墙面改造方案等,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志愿服务需求的无缝对接。数智赋能,提升志愿服务和现代治理的新高度。通过“WE志愿”网上平台,创新党建引领、团委主导、团干自治、全员参与的数智化志愿服务工作治理模式。各类志愿服务小视频、小案例被多家权威媒体宣传累计30余次,典型案例获评市级中小学优秀德育实践成果。 强技远航:“三技并进”孵育“实匠” 技能比拼,培育专业核心能力。以技能展示和技能比拼为主的技能节是学院的一项传统,也是校内学生参与面较广的竞赛活动。学院作为全国具有就业竞争力的示范院校,每年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5%以上,毕业学生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及获得技术能手、浙江省首席技师等称号。技师研修,培育岗位综合能力。在工学一体化理念引领下,开展校企协同研修项目的引入与转化工作,以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研学,提升学生就业后的“证”“能”匹配度。技术攻关,培育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技师研修与企业技改的结合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难题的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创业行为”三级递进为着力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近5年来,学院德技并修育人实践多项成果获批省市级课题立项、省市级优秀典型案例并作推广,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学院入围2019年浙江省中职德育品牌项目立项名单、“一人一技”宁波市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获评浙江省技工院校“思政课建设引领校”、宁波市中职“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等。学生综合素养有了显著提高,促成学生职业生涯阶梯由“单一”转向“多元”,促使学院德育生态过程由“独岛”转向“共生”。 (本文系202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课题“育德驭技:一流技师学院关键办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211]和2024年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重点课题“育德驭技:技工院校‘德技并修’人才培育机制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4-01-012]阶段性成果) (吴旭亚 叶莉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