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
2024-10-10 星期四
以历史主动精神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10月1日,在重庆市黔江区大众广场的升国旗仪式现场,少先队员挥舞国旗,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新华社发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始终坚持全面发展、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始终坚持办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始终坚持教劳结合的重要方法。新时代新征程,要完善党对立德树人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健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回顾新中国成立75年来走过的壮阔历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立德树人的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始终紧扣教育根本问题,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并强调“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在接收改造旧教育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政治课,在中小学建立班主任制,在高校逐步设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党和政府提出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1954年又提出了培养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的任务,要求注意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改进教学工作,并改进体育卫生工作,使学生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此外,他还发出“又红又专”的号召,体现出对培养什么人的极大关注和深谋远虑。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1985年5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94年6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强调“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来认识教育问题,就会丧失时机,贻误大事,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复兴全局和百年变局出发,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紧紧抓住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5年12月2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该法明确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这些重要论述和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立德树人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七十五载立德树人探索实践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和国家对立德树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内涵和原则一以贯之。

  始终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没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的教育是不能设想的。”邓小平同志强调:“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鲜明地提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并将其作为教育规律“九个坚持”之首,保证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始终坚持全面发展、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重视道德修养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从“德才兼备”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再到“立德树人”,我们党始终重视以德为先、以德育人、以德施教,把德育摆在育人的突出位置。

  始终坚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毛泽东同志指出,“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教授、讲师、助教、研究人员为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和文化科学事业服务”。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号召广大教师做“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相统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始终坚持办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教育逐步形成了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各学科课程、班级教育、团队活动及榜样教育、劳动教育、日常规范教育等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经历几次重大调整,先后形成“85方案”、“98方案”、“05方案”,每一次课程改革都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关键作用,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随着形势的发展,思政课主阵地地位得到持续巩固和加强。

  始终坚持教劳结合的重要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江泽民同志进而指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凸显了劳动教育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不论教育方法如何创新,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始终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

  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点任务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抓住关键重点,强化协同联动,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地见效。

  完善党对立德树人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涉及教育各领域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在推进方式上,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在育人链条上,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各环节;在育人主体上,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打造一支“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在评价标准上,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纳入党委巡察、年终绩效考评、干部工作考核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

  健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机制。要建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机制,以协同贯通为关键,着力在课程贯通、教材联通、教学融通、队伍打通、资源互通上下功夫,实现一体联动。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机制,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短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要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打造中国自主教材体系。要增强思政引领力,逐步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

  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必然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要求健全“三全育人”的工作体制机制,提升社会协同力。要加强政府统筹,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全社会共同担负起下一代成长成才的责任。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姚宏杰系该院教育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文系该院科研公益金课题“新中国75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与重要经验研究”[GYB2024004]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 06以历史主动精神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姚宏杰 林锋2024-10-10 2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