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星期二
数智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挑战与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这为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强化精准思政、数智赋能,从育人环境、技术伦理和数字鸿沟等多个维度,探究数智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双赢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教育模式,也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但技术赋能学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也会产生全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值观念的冲击与嬗变。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领先的算法优势,不断对我国传播其价值观念,试图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解构和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种技术环境下,数智技术极有可能被利用以过滤不符合西方价值观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限制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其思想和观点被西方价值观所影响。二是数据和隐私的处理风险。大数据时代,如果缺少对数据和隐私处理过程的完善规范,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很有可能导致对个人敏感数据、隐私话题的滥用或不当泄露,进而埋下隐私安全隐患甚至引发隐私侵权事件。三是数字鸿沟制约教学实效。数字鸿沟对赋能进程的推进构成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硬件支持往往优于经济相对滞后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优质资源的数字化转型难以惠及全体学生。面对这些冲击和挑战,要实现数智赋能学校思政教育,就应当协同各方共同施策,打通工作过程中的梗阻,使赋能过程高效推进、赋能效果不断呈现。

  第一,要优化数智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育人环境。在推进赋能过程中,高校应始终坚持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将数智技术视作辅助教育的有力工具,确保技术应用与思政教育目标的高度一致性,以及技术应用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助力作用。面对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学校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目标,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进一步清晰界定数智技术在思政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应用体系,确保技术应用与教育目标深度契合。同时,要加强并优化网络空间治理,实时监测并及时清理削弱思政教育话语权的负向信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通过数智技术赋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不断强化数智赋能思政教育实效,培养广大师生抵制错误价值观念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规范数智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技术伦理。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虽然为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其风险隐患客观存在,避免数智赋能对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同样迫在眉睫。一方面,要构建严格的“隐私原则”。着重强调教育活动参与者应当有权存取、管理和控制教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采取匿名化手段和先进加密技术,最大限度避免数据滥用和泄露风险。同时,要明确数据的使用范围、保存期限及共享规则,确保教育活动参与者的数据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另一方面,要构建严格的“透明原则”。在数智赋能模式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协同过程应当充分展示其透明度,包括使用了何种算法、调用了何种参数、训练了何种模型、产生和学习了何种数据、实现了何种目的以及遵循了何种规则和逻辑等,确保数据的处理过程没有不当操作。唯此,才能保证每一位教育活动参与者可以充分了解并同意数据使用的相关规定,保障技术应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真正实现技术为育人服务,推动赋能过程健康、可持续地进行。

  第三,弥合数智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技术鸿沟。现阶段,技术鸿沟导致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针对不同地区和学校间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教育客体接受赋能程度存在差异的现实,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及技术基础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着力弥合技术鸿沟。一是要加大传统思政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针对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优先配置资金资源,把握快速变化的技术变革,统筹推进数智思政平台建设、数智教育管理等多项工作,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二是要制定数智赋能的标准流程和行动指南。通过精准引进数智化专业人才,提升赋能的效率和规范性。通过开展培训课程、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向教育活动参与者普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使其掌握数智技术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

  总之,数智赋能推动了学校思政教育在工具、载体和手段上的创新,使学校思政教育打破物理上的时空限制,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既是赋能的变量,也是赋能的依托。数智赋能学校思政教育是一项极具综合性和现实性的课题,需要久久为功、不断发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推进变革与创新。

  (作者单位系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度科研创新项目“数智融合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赜”[2024XZMY-017]阶段性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大思政 09数智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挑战与路径 金运韬2024-10-08 2 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