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星期四
思政大课推动一体化建设
王春娇 邵志豪

  近日,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题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的思政大课。这堂课让历史与现实贯通、心灵与情感共鸣,把伟大抗战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强化了全体学生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激励他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力实践。

  立足学生认知规律,构建循序渐进学习路径

  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首先要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针对授课主题展开精准教学。这堂思政大课在小学学段,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和抗日英雄事迹,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团结一致、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逐步引导学生感知伟大抗战精神;在初中学段,以历史资料解读,让学生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高中(中职)学段,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总结出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价值。这堂思政大课通过采用符合各学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小学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重在提升政治素养的一体化教学实践。

  情感的培育和贯通,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和难点。这堂思政大课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它精准把握了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史实案例和技术手段,实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一体化贯通培育。这堂思政大课让小学生感受了抗战英雄的风采,听到了赵一曼对宁儿的期盼,了解了新安旅行团的少年英雄故事,知道了“人小也可以为国家做大事”;让初中生在聆听杨靖宇后人讲述爷爷的抗战故事后,体悟中国共产党人扛起抗日民族先锋重任的决然;让高中(中职)生通过一封封感人的家书,感受到在国家兴亡面前,中国人民不怕牺牲、舍小家保大家的伟大精神。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思政课贯通情感、联结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当人工智能复原的历史人物与今天的学生“对话”,历史仿佛有了现实的温度,感人的故事更增加了真情的力量。这些精准而富有层次的技术叙事,不仅助力构建跨学段的情感培育体系,更深刻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中知识传递、情感共鸣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实现多维目标有机统一

  完整性和连续性,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衔接体系需遵循的教育规律。这堂思政大课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背景,基于思政课核心素养要求,实现了多层次教学目标的深度融合,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实现有机衔接,形成了贯通式育人体系。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抗战史的同时,将政治认同、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融入具体叙事,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创新要善于采用多样化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这堂思政大课既注重抗战史阐释,又设计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化路径。小学生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用数字技术“设计”地道战,在体验中感悟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初中生在讲解员带领下“云游”百团大战纪念馆,通过回望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感受党的战略智慧;高中(中职)学段通过史料解读,引导学生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感。

  秉持一体化教育理念,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一体化教学理念,既要“守住一段渠”,又要“看到整条河”,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促进新媒体新技术与传统课堂融合,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打破课堂边界,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协同育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体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入手,建构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要让思政课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成为入脑入心的兴趣课,让有意义的思政课变得更加有意思。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影响学生,这是思政课本该具有的亲和力和生命力。

  这堂思政大课创新话语体系,立足情境创设、故事讲述,及时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堂,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实践表明,将学情规律、教学目标与教师理念有机融合,实现贯通、浸润、共生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能够构建起真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教师教育智慧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新范式。

  (王春娇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小学思政课教师,邵志豪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