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星期五
烟台大学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构建美育新模式
孙银霞 董晔 刘洋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着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烟台大学(以下简称“烟大”)植根齐鲁文化沃土,赓续北大、清华援建文脉,加强区域高校合作交流,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高校数智美育创新实践研究”和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以美育数字化为抓手,构建多维美育空间,促进交流互鉴,构建地方高校美育新模式。

  传承中华美育精神

  共建美育新生态

  烟台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创建并持续支援建设。在4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北大、清华美育传统,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以美促智,不断形成“以美育人”的烟大特色。建校初期,学校即成立艺术素质教育委员会。经过20余年的发展,2004年,山东省首个高校美育研究基地在烟台大学成立,学校美育工作取得成效,“以美育人”新模式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此后,学校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美育研讨会”,成立了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课程美育研究中心等。截至目前,烟台大学已挂牌美育基地30余个。一代又一代的烟大人在传承中唤醒、照亮人性之美,以全环境美育浸润学生。

  2024年,在教育部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和山东省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烟台大学举办了“新时代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与美育浸润行动研讨会”,发起成立了由41所高校组成的山东高校美育联盟。作为省内首家高校美育共同体,联盟旨在传承和践行“以美育人”的理念,汇聚山东校际美育资源,共同推动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此外,烟台大学始终坚持将高校美育服务于社会。学校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成立烟台市新时代美育中心,保障实施“全民美育工程三年行动”,为社会营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氛围。至此,烟台大学构建了校内、校际、校地“美美与共”的美育新生态。

  依托数智媒介

  共享美育资源

  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数字化教学将成为常态。烟台大学积极探索人机协同的美育发展路径,共享数字化美育资源,为地方高校美育建设提供有益借鉴。首先,共享课程美育资源。烟台大学建构了美育全覆盖的课程体系,深入挖掘上千门课程中的美育元素,打破学科壁垒,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艺术表达力和文化认同感,构建“以美育人”的和谐课程美育生态。目前,学校已建设美育数字化平台,设置不同学科优秀课程美育示范专栏,编撰《烟台大学课程美育建设典型案例》,扎实推进学校课程美育工作建设。

  其次,共享美育培训资源。烟台大学加强研判媒介转型升级对美育的影响,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应用,不断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学校邀请全国知名美育专家进校讲座,开展“美育大讲堂”,举办“电影美育公开课”,实行“一院一品”,打造精品美育文化节,选派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参加国内、国际艺术教育研修班、培训班及学术交流活动,通过美育师资培训助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学校依托“胶东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形成“2+1+N”发展模式(“2”是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建设,“1”是指烟台大学,“N”是指联盟成员单位),打破地域空间限制,通过直播交流互动,共同参与“新时代中国美育理论”北京大学美育论坛等联盟活动。

  再次,共享美育数字化平台资源。利用数字化平台,打造胶东地方美育特色。学校“葡萄酒的那些事儿”课程上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全国高校共享烟大美育资源的窗口。目前,学校已建成美育精品课程15门、慕课50门,引入20余门在线优质美育课程,形成具有烟大特色的数字化美育资源库。2023年,学校成立“传统文化与美育研究中心”平台和“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创新团队”,整合科研力量和教学资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思想和近代美育的发展与传播。

  “三维一体”融合

  共建美育环境

  烟台大学营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空间“三维一体”的美育环境。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专设美育模块,公共必修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怀。学校拥有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艺术)传承基地,公共选修课程“中国篆刻”使学生感受到篆刻艺术之美,“文化育人大课”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课堂,营建美育浸润的“第一课堂”。此外,三元湖、钟楼、烟雨亭、最忆亭等校园建筑,是人文与自然的匠心结合,文化艺术美育长廊融合了东西方建筑、戏剧、舞蹈、文学等经典元素,使学生在舒适的校园环境中不断地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

  烟台大学积极拓宽美育路径,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与山东省文联、烟台市委宣传部门等单位合作,通过艺术展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将校园审美教育延伸至校外社会舞台,形成“校内—校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双向赋能。学校与地方合作的原创舞剧《地雷战》已在全国23座城市完成巡演58次,观看人数高达80多万,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打造了具有烟大特色的美育品牌,利用“第二课堂”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在感悟中创造美。此外,学校还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号定格烟园四季的美好瞬间,在网络平台展示师生风采,开展“最美”烟大风光摄影作品征集、为“最美导助”点赞活动,评选“最美领读者”等,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促进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发展。

  数智赋能聚力

  共促美育评价

  烟台大学将美育评价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完善美育评价体系,创新美育评价方法,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在全校范围内实行“美育+X”教学模式。2023年,烟台大学获批山东省“地方高校学生美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建立各部门协同发展的美育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评价平台指标要素。融合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BP神经网络、Pareto分布,科学调整美育评价指标权重,利用AI教学评测系统,实时监测和反馈美育评价中的行为。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将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一起纳入评价系统,不断实现数据处理智能化和美育评价要素精准化。

  未来,烟台大学将积极响应人工智能时代对美育的需求,不断完善地方高校美育体系,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创新美育模式,不断深化美育共同体间的交流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孙银霞 董晔 刘洋)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