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源县土门中心学校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沂河源头、鲁山脚下,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山水育人、文化立校”的办学宗旨,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脱节、育人价值难体现,教师教育理念滞后、阻碍教学革新,“教学评”落实不到位、教学缺乏证据等问题,构建“理念—资源—路径—评价”“四位一体”的生活化教学体系,探寻情境式教学中创新思维的“三维”培养途径,遵循“理念先行、方法支撑、资源保障、路径落地、评价护航”的方法,从“传授知识”转向“素养育人”,为新时代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典型案例。 推进“生活化”教学 校家社协同育人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区别于生硬、死板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学校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学校实验设施陈旧,缺乏数字化设备,创新性实验难以开展;传统实验与农村生活场景关联弱,抑制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无法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校家社协同育人受阻…… 学校集思广益,谋定而后动,通过“三把钥匙”层层解锁。一是资源创生,开发低成本实验资源。学校遵循安全、科学等原则,打磨生活化实验,确保实验原理科学、操作简易。例如,挖掘厨房用品、农田废弃物等素材,开发乡土实验案例——厨房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家庭水质检测、真假化肥鉴别、科学使用化肥等,建立“教室—家庭—田园”三维实践场域;构建“四经多纬”资源库,实现资源立体化,开发多个实验教学点,涵盖教材改编、乡土资源转化等5类实验,利用生活物品替代制作仪器,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开发校本《生活化实验指南》、家庭实验手册,形成数字化资源库。二是体系构建,提炼生活化实验开发路径。学校立足农村收集素材,总结“生活现象观察—问题提炼—方案设计—应用验证”开发路径,探索“替代法”等开发方法,按知识模块与认知规律整合实验,形成多层体系,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资源库。三是创新机制,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生态。在实践中,学校确立“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发展素养”的核心理念,开发“替代、简化、微型、家庭、探究”五大实验开发原则与方法,构建“教室→家庭→校园→社区”四维场域实践链条,探索“双主互动”“家校协同实践”模式,立足农村实际,挖掘乡土资源,建立社区实践基地,实现场域联动,组建跨家校实验小组,开展联村实践,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形成“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区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 深耕情境式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校以往的化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对象。情境式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以化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着力推动“优师计划”。一是理念筑基,革新教学观。学校聚焦新课标要求,集中研讨把握“素养导向”“实践育人”核心理念,剖析农村实验教学问题,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理念,通过优秀课例观摩、专家指导,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实践引导者”;依据“生活即课堂”理念,突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从多个维度重构教学体系,构建多维场域,体现“农村本位”特色,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培养化学思维,发挥学科育人价值。二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是知识传递和智慧火花碰撞的主战场,学校构建“五环三阶九步”教学模式,以生活为脉络设计从情境到反思的五大环节,覆盖从课前到课后的三阶流程,细化九个操作步骤,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体现系统的“全链条”设计特色。教学中遵循“物为载体、人为主体、事为主线”的原则,构建情境式教学“三维”培养途径。第一维:“教材—课堂—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等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布置作业时,采用思维导图、生活实验设计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第二维:“教师—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组织、有纪律地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活动是创新思维成长的摇篮,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实验过程来检验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第三维:“实验—制作—评价”。教师将课本实验生活化,通过制作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开启生活化实验创新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共同探讨问题,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突破评价瓶颈 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学校以往的化学教学缺乏系统模式,教学设计随意性大;评价工具单一,忽视对学生实验过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的考核,无法反映其核心素养发展。鉴于此,学校创建了“五维四体”多元评价指标体系,从实验设计、操作规范、创新思维、生活应用、社会责任5个维度出发,整合教师、家长、学生、社区4类评价主体,用情境化量表、成长档案袋等工具,关注农村特色与素养提升。学校编制了基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观察量表。这份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创新思维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指导和反馈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观察和评估,学校可以全面了解教师在情境式教学中创新思维训练的实施情况,从而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这份量表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确保量表的内容和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学校还邀请了多名经验丰富的化学教师和教育专家对量表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实际应用,这份量表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与好评。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沂源县土门中心学校的探索实践,破解了农村学校的实验教学难题,提升了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为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大情境教学等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对于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张希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