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星期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构建“游学展”模式 革新石油工程实践教学
张黎明 李宾飞 张凯 樊冬艳

  能源是国之命脉,石油是“工业血液”。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己任,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卓越石油工程人才。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认识实习”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识第一课”,肩负着为学生扣好专业认知“第一粒扣子”的重任。为了解决石油工程认识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资源受限、体验单一、评价片面等痛点难题,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学院教学团队在副院长张黎明教授带领下,以“唤起好奇、埋下种子、激发潜能、贯通四年”为核心理念,精心构建出“游、学、展全景式教学模式”,通过资源整合、课堂革命、评价革新,打造了“有广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游:打造“游历+”资源场景,构建全景式实习新生态

  面向实习资源受限、行业前沿融入少、学科优势展现弱的痛点,教学团队充分整合高校、企业、地方院所三方资源,与胜利油田、中海油等现场单位的资深工程师、技术专家组建认识实习跨界教学团队,深入研讨、共定大纲、联合备课、协同教学,优选典型环节,紧跟科技前沿,拓宽认识实习面,深入挖掘“有广度、有高度、有温度”的认识实习场景。

  生产场景“有广度”:覆盖全产业链,夯实工程认知基础。教学团队联合企业专家,精选40余个典型矿场场景,实现油藏、钻井、采油、油田化学四大主干环节全覆盖。学生走进一线井场、科研院所,从地下千米油藏到地面采油设备,系统构建石油工业全链条认知体系。实习内容从“碎片化观摩”升级为“体系化认知”,学生对专业核心工艺的熟悉度大幅提升。

  技术场景“有高度”:深化科教融汇,精准对接行业前沿。依托学校A+学科科研平台,引入智能油田、大数据云计算、旋转导向钻井等高端技术场景。学生在胜利油田近距离感受“地下指哪打哪”的精准钻井技术,在虚拟仿真平台体验人工智能赋能油田开发的变革力量。石油工程学院将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学生创新思维显著提升,近5年荣获国家级别竞赛奖项41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

  思政场景“有温度”:石油精神铸魂,厚植家国情怀。从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胜利油田功勋井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学院课程将石油精神与新时代“端牢能源饭碗”使命紧密结合。学生在黄河文化馆感悟生态保护,在胜利油田优良传统展厅聆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奋斗故事。学生专业认同度从5.4提升至8.7,涌现出扎根西部的“基层就业大学生”郭福贵等优秀学子。

  学:创新“四位一体”学习模式,赋能知识内化新路径

  面向实习学习模式单调、学生体验差、缺乏挑战度的痛点,教学团队从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的角度主动作为,改变两周32学时全部在油田现场参观的学习模式,采用“慕课互动着学+现场实习结合着学+项目实践着学+文化浸润着学”的全方位模式,重塑认识实习课程教学形态,着力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内化能力。

  慕课互动着学:院士专家“云授课”,混合研讨拓视野。精选“石油工程与创新”“中外石油文化”两门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资源,学生通过慕课平台学习顾心怿院士等专家的“云课堂”,提前预热知识,线上互动讨论。学生全部参与线上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显著增强。

  现场实习结合着学:虚实融合,真学真练强技能。“认识+实训”双轨并行:一线井场观察真实设备,虚拟仿真平台操作井下工艺。学生利用国家级别开采VR系统模拟压裂作业,数字孪生技术让不可见的地下流动“一目了然”。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评分从2.7跃升至6.5,实训考核优秀率提高了40%。

  项目实践着学:挑战性任务激发创新潜能。设立“装备模型制作”“工艺流程模拟”两类实践项目,学生团队自主设计抽油机模型或动画模拟采油流程。项目完成后举办路演竞赛,专家质询答辩,锤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其间,在李宾飞教授等课程组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完成创新作品200余件,荣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等重要奖项多项。

  文化浸润着学:将石油精神融入血脉,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在井场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在课堂讲述铁人王进喜“人拉肩扛”的艰苦创业史。课程将思政元素嵌入技术讲解过程,如将HSE安全培训和井喷事故案例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学生创作石油话剧、诗歌朗诵等展演作品30余部,育人成效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展:搭建多元评价平台,推动能力外化新突破

  面向成绩考核体系单一、学生能力输出评价维度不立体的痛点,教学团队从以学生为自我展示和能力输出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全面、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精心搭建展现自我认识成效和学习成长的展台,推动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输出学习成效转变、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自信展示的鼓掌者转变,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学生的外化输出能力。

  翻转课堂“展说认识”。学生录制“我来说专业”视频,梳理认知图谱并分享,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输出。视频作品形成动态资源库,朋辈互学激发良性竞争。

  电子档案“展现过程”。改变“一纸报告定成绩”的传统,学生每日上传实习电子日志,教师实时反馈,学生即学即改。过程性评价覆盖全部学生,教学调整响应速度提升了70%。

  竞赛路演“展拓创新”。实践项目升级为团队竞赛,通过路演答辩展示创新能力。学生团队协作评分从4.9增至7.1,多项成果孵化创业项目。

  铸魂展演“彰显情怀”。石油歌曲合唱、话剧展演等活动,让学生的专业认同升华为行业使命。课程被誉为“行走的思政课”,在西部就业学生的比例超30%。

  立足行业,面向未来,谱写石油教育新篇章

  “游、学、展全景式教学模式”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创新工程教育的生动实践。通过3年改革实践,学院课程实现三大跃升:从“单一场景”到“全景赋能”,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创造”,从“知识考核”到“能力输出”。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推动“三融”: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将更多行业前沿技术和真实项目引入教学;强化科教融汇,依托学校重大科研平台,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促进技术与教育融合,运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沉浸式学习新场景,着力培养既懂传统油气又掌握新兴能源技术的复合型石油人才,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张黎明 李宾飞 张凯 樊冬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