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星期三
山东女子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聚焦“三融一服” 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孙旭友 赵记辉

  作为全国3所公办本科女子院校之一,山东女子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坚持“应用型、有特色、开放式”办学定位,聚焦“一老一小”办学特色,主动回应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工作,率先于1996年成立社会工作专业,成为全国较早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之一,并于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坚持“博爱行宜、善服精治”的培养理念,聚焦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两企三新”组织建设、服务弱困群体需求,培养了一批“厚植群众情怀、扎根基层一线、服务弱困群体”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形成了产教融合、校地融通、数智融汇、服务基层“三融一服”培养模式,助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持续高质量发展。

  坚持产教融合,推进多主体全环节协同育人

  学校与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共建数字实习实践平台,实现政产学研优质资源集聚,夯实多主体协同育人。一是共建实践实训基地。与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养老企业等机构合作,共建校内综合性社会工作真实场景模拟实践实训中心,聚焦“一老一小一家”研发“儿童早期发展的家庭支持项目”等30余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支撑常态化实践实训有效有序开展。依托社会工作专业成立的健康养老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获批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习)基地。二是联合指导学生实践。近5年来,聘请30余位行业专家和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合作导师和实践导师,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育人环节,为学生提供全程化、专业化指导。三是共助行业发展。立足行业发展,与山东童善儿童福利公益发展中心等合作,近5年联合制定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指南等行业标准20余项,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6门,其中一门入选全国“社工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社会工作网络培训课程”。

  坚持校地融通,激发专业人才培养新动能

  学校联合山东省民政部门牵头成立黄河流域养老人才培养共同体,与山东省妇联合作成立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持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一小一老一家”特色智库,持续激发人才培养新动能。一是共建行业标准。积极与山东省多个部门合作,共同研制《山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特殊监护困境儿童保障关爱工作的通知》政策文件。二是共建专业特色。提炼“博爱行宜、善服精治”专业特色,探索应用型专业特色办学经验。社会工作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三是共谋区域行业发展。形成女性生存与发展研讨会、黄河流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论坛等系列学术会议,聚集全国社会工作行业专家,助推区域社会工作行业发展,2022年获批黄河流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坚持数智融汇,创新数智化育人新场景

  积极回应数字社会治理、数智社会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推动数智元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环节,提升社会工作新要求与人才培养的契合度。一是构建数智治理新场景。与美亚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等机构合作建立数字社区治理特色学院,校内外建立8处数智社会工作实习实践基地,拓展数智社会工作实践育人场景。二是推动智慧专业建设。依托超星“微专业智慧服务平台”建设社会工作智慧专业体系,不断优化专业的数智化改造,形成专业知识图谱。三是建设智慧课程。围绕智慧社区、数字政务要求,建设“社区社会工作”开放课程6门,增设“社区发展与智慧治理”等智慧课程8门,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社会工作专业获批数字化养老服务文科实验室、基于大数据的健康养老服务青年创新团队、数字社会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省级重点改革项目。

  坚持服务基层,培养助力社区治理的生力军

  主动培养学生为民情怀和治理能力,毕业生活跃在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一线。一是基层实践。在全国城乡社区建立20多个实践实习基地,助力学生在社区学习、在社区成长、在社区成才。近5年,学生获得“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奖项40余项。二是基层服务。聚焦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鼓励学生到相关单位从事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两企三新”组织建设和弱困群体服务。三是基层就业。与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乡镇街道合作,大批学生担任社区工作者,涌现出一批优秀社区工作者。

  (孙旭友 赵记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