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星期二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沙洲职业工学院基础力学“课程、教材、团队”协同建设实录
刘庆文 陈在铁 蒋凤昌 顾剑锋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坐落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沙洲职业工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全国首所县办大学,产业发达、人杰地灵的综合优势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围绕“三教”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对高职基础力学“课程、教材、团队”协同建设进行了近20年的探索研究和创新实践,积淀形成了“‘高水平教学团队、高质量精品课程、高标准优质教材’协同建设、相互促进,合力提升工程力学教学质量”的成果,并荣获江苏省力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育人经验。

  坚定信念 筑牢思政育人根基

  学院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通过“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引入现代工程案例、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服务线上线下教学”的方式,进行基础力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建设“省内前列、国内一流”的高质量基础力学精品课程,打造“金课”;通过“落实课程思政、对接课程改革成果、校企合编及时更新、教材课程资源共享”,逐步建设“传统教材+数字资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数字教材,打造“金教材”。结合名誉院长、著名力学家钱伟长院士等事迹,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发展大局;结合含有力学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如合力定理表明“各分力的方向越是趋于一致、合力越大”,自然引出“团队协作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等;教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多人获评省级职教先进个人、市级师德标兵、校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起到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多管齐下 打造优秀教学创新团队

  以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承担力学课教师为基础,吸纳力学测试技术企业技术骨干、合作校教学名师,组成跨专业大类与二级学院的高职基础力学教学团队,探索出打破二级学院行政建制、整合分散在不同院系的基础课教师合力创建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的创新路径。建成由力学学科二级教授、省教学名师、省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企业高工等组成的“能讲会做善研”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全部为“双师型”教师;强化力学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提高力学课程教学效率与效果,“以赛促教”提升力学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获省级教学比赛/微课比赛一等奖4项。通过主持完成国家和省级基金项目、校企合作研发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专业学术水平、创新能力,获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2项、省政府部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全国行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团队成员人人参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共建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国家规划教材,成功创建工程力学课程省级高校“青蓝工程”首批优秀教学团队,合作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力学竞赛、省级力学创新创意比赛获团队、个人特等奖、一等奖20多项,师生合作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件,取得了创新性实践成果。

  校企合作 共建课程教材体系

  围绕线上线下启发式创新教改,促进基础力学课程、教材、团队建设协同发展,确保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同步更新、教学案例与团队研发互补;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平台,整合课程PPT、视频、案例库等数字资源,供团队协同开发使用;通过学生评教、毕业生访谈、企业反馈,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与教材重点。将应力应变测试新技术、数值计算新方法以及教师课改、研发新成果引入教学内容、教材、课程资源,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利用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将文字图表难以形象直观呈现、需要动态立体表达的知识技能教学点制作成微课,助力建设在线课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精简公式推导、复杂计算,尽量结合生活经验、工程案例直接引出结论;结合强度理论远未成熟,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信心与能力。3门力学课程入选职业教育国家、省级在线精品课程,3部力学教材入选国家、省级规划教材或重点教材。

  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成果在30多所学校推广使用,获得了兄弟院校的高度肯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未来,学院将继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为区域产业升级培养更多“懂理论、精技术、善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打造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社会高效能、管校治校高水平的新时代地方职业院校。

  (刘庆文 陈在铁 蒋凤昌 顾剑锋)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