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星期二
百年红色传承 涵育时代新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润之教育”路径探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 汪春秀 副校长 胡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始建于1903年,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特有的红色文化,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色教育家,让红色基因在这所百年名校薪火相传。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学校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的办学思路,将红色基因转化为与时俱进的育人动力。近年来,学校秉承“润之心灵,泽被天下”的办学理念,探索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润之教育”路径。

  文化润心薪火传

  传承百年的红色文化是学校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也是学校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的根本所在。为此,学校提出了“润之心灵,泽被天下”的办学理念,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润之文化”体系。它包括了“润之”红色文化、“润之”教育文化、“润之”课程文化、“润之”管理文化。通过为学生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红色教育氛围,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从“心”出发,给予每一个生命温润的滋养,以“心”为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构建“润之文化”体系的初心。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有润之文化基因的‘六爱’(爱祖国、爱运动、爱学习、爱生活、爱劳动、爱创新)少年”。

  为实现这一育人目标,学校构建了“润之文化”育人体系。学校始终强调教育应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滋养心灵,潜移默化地启迪智慧、塑造品格、强健体魄,涵育时代新人。“润之文化”育人体系让学校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探索,更好地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润之课程”奠基石

  教育是对心灵的润泽,倾囊相授即为“润之”,教学相长即为“润之”,尊重理解即为“润之”。这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创新构建“润之教育”的初心。“润之教育”的理念是拒绝灌输与功利,追求的是如春雨般细微、持久而深入的滋养。学校注重学生的人格、认知、情感、审美等各个方面,因材施教,让学生发挥潜能、成就自我,通过平等对话,滋养孩子萌生于心间的嫩芽。

  “润之教育”的核心在于一个“润”字,那么,如何让“润”的理念不再抽象,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用一张丰富的“润之课程”图谱作出了回答。学校将“润之心灵,泽被天下”的办学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形成了“六润”课程:从涵养德行的“润心”课程、夯实基础的“润语”“润智”课程、保障身心健康的“润健”课程,到激发创新的“润创”课程、提升审美素养的“润艺”课程,形成了特色课程体系,全面覆盖学生发展所需的关键素养。

  如今,“润心”课程铸就品格,“润语”课程书香满园,“润智”课程启迪思维,“润健”课程强健体魄,“润创”课程点燃梦想,“润艺”课程陶冶情操。六大课程模块如同六股清泉,从不同方向润泽着生命的成长。

  育人路径展新途

  课程的生命在于实施,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在实践中认识到,仅有课程设计还远远不够,为此,学校创新实施路径,确保“润之课程”理念直达学生。

  课堂变革:打造“重本原、重支架、重生成”的“润之课堂”,提升教学效能。

  场域延伸:建设“润之馆校”“润之工坊”“润之联盟”,将课堂扩展到博物馆、农场、家庭,实现教育场域的全方位覆盖。

  活动赋能:做精“润之节庆”“润之社团”“润之研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教育目标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通过路径创新,让“润之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在“三重三实”的“润之课堂”上,知识扎根扎实;在走遍博物馆的“润之研学”中,眼界得以开阔;在亲手劳作的“润之小农场”里,品格得到锤炼;在精彩纷呈的“润之节庆”中,文化得以传承;在家长参与的“润之讲堂”上,教育合力形成……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项活动,都成为了“润之教育”的生动载体。

  学校将育人理念转化为扎实的课程和生动的路径,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创新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获得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未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将继续完善“润之文化”育人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 汪春秀 副校长 胡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